中國人公共假期每年已有115天,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2012年,中國以近30億人次的國內旅游市場規模,位居世界第一。2012年,中國出境旅游人數超過8000萬人次,居全球第三,對世界旅游市場貢獻率超過7%。115天,你休夠了嗎?(2月19日人民網)
正如GDP數字很靚麗,并不能簡單與民眾生活幸福感畫等號,公共假期的天數看上去相當不少,甚至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這是否意味著國民的休假時間與質量也享受到了中等發達國家國民的水平,也就同樣不能同日而語。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人的公共假期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卻遭來國人的競相吐槽甚至質疑,的確還不能全歸之于“貪心不足”抑或“得了便宜賣乖”。
事實上,即便中國人的公共假日從絕對數量來看已躋身中等發達國家水準,甚至從假日消費市場規模以及中國的公共假日對全球旅游市場的貢獻率來看,也堪稱翹楚。然而,所有這些靚麗的數字其實都無法回答報道中那位北京出租車司機的反問“的哥不算中國人啦”。于是,公共假日是不是真的被國人所普遍享用?排除服務業等必須在公共假日堅守崗位的特殊行業,究竟多大比例的中國人完整擁有了每年115天的公共假日?顯然是個無從回避的話題。
而現實中,相當數量的行業,節假日加班加點,其實仍然是個常態,甚至連周末雙休在一些行業也潛規則式地改為了單休,而這些現象絕非個例。由于行業間競爭的普遍存在,一旦有同行如此,其他同行必然會效仿跟風。一旦對這類規則缺乏有效的制約,在對資本逐利的訴求之下,國人的公共假日其實必然遭遇嚴重的蠶食。所謂“115天的公共假日”,自然也就只能是個徒有其名的數字,真正能夠拍胸脯說自己如數享用了公共假日的國人,即便不是極少數,也難以是普遍的大多數。這樣一個雖然真實有據但與公眾切身感受相悖的數字,國人所真正享受的公共假日,自然也難逃“被中等發達”之嫌。
國人擁有的公共假日究竟處于怎樣的水平,其實并不能以名義上的公共假日來簡單地比對和衡量。相比滿足于“中等發達”的公共假日天數,公共假日是否真的被國人所普遍擁有,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國人與之無緣,無疑更需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