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考面試越來越近,很多考生都在積極準備,如何能在自己在考試時脫穎而出,關鍵在于對于熱點和現象的把握以及分析。在此本文對其中的一些考察要素和答題的要點做簡要的介紹。
在近幾年的國考中綜合分析現象類試題一直處于比較重要的位置,不論是三道題目還是去年新變形的材料題,我們都可以在其中找到現象類題目的身影。對于現象類題應該如何去答,如何答好,那么也是很多考生關注的焦點。那么我們就來分析一下這類題目的解題思路:首先要分析這一現象的背景進行陳述,然后明確表達自己對于這一現象的看法(或者同意,或者反對,或者辯證全面看待),緊接著要分層去闡述自己的觀點,那么這這一部分也是整個答題的核心,可以按照題中給出的主體進行分析,也可以按照維度進行分析,注意展開聯系實際和現象。最后一部分答題在于總結提高,提升一個高度可以聯系自己的工作生活或者對于未來發展的展望。
那么我們就來練習一道題目,“現在在網絡上經常用一些簡練的詞語來概括最近熱門的事件,俗稱‘熱詞’,對此你有什么看法?”
參考解析:
在互聯網日新月異的成長之下,網絡信息更新的速度到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地步。隨之而來的是近些年網絡熱詞的不斷產生,比如打醬油、富二代、躲貓貓這些詞語只有幾個字,但在詞語后面卻深入反應了一種社會現象。就網絡熱詞本身而言,它是多元的:從內容來說,既有針砭時弊的,也有弘揚正氣的,既可直指國計民生的大事,也不排斥細枝末節的小事;從形式來看,既有符合語言規范和發展規律的創新,也有隨心所欲、興之所至的“編造”;而在品位方面,則更是集合了高雅、平淡乃至低俗等各種“品類”。因此,我們應當辨證地看待網絡熱詞這一社會現象。
第一,網絡熱詞反應了網民的智慧,豐富了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無論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還是舶來詞語的靈活運用,熱詞在網絡環境中都以最快的速度傳播著,時不時引發大家的關注和會心一笑。
第二,網絡熱詞是當今社會文化的一個縮影、一面鏡子,是社會多元文化的集中體現。無論是面對生活上的壓力,還是在生活中的種種遭遇,以及對于社會現象的評論,都可以通過網絡熱詞予以宣泄,精辟的熱詞直抒胸臆的將情感釋放。
第三,網絡熱詞的出現,加快社會熱點、新聞等的傳播速度,吸引公眾目光。當今社會是信息社會,網絡環境中充斥的大量新聞熱點,熱詞的出現,使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從眾多的信息中脫穎而出,受到公眾的廣泛關注,也形成對政府的監督。
但我們同時要看到熱詞大量涌現也可能帶來一些問題,包括:
第一,網絡是一把雙刃劍,當網絡熱詞所反映的社會問題集中在那些有損于社會正義與公平的方面時,時常具有明顯的褒貶傾向,由此在網絡上體現出很強的批判意識,并通過網絡的擴大效應,可能造成不良影響,如控制不當可能給社會帶來一些不穩定因素。
第二,熱詞的大量涌現可能會對傳統語言文字的接受形成一定的挑戰,尤其是正在學習階段的青少年,可能因為熱詞的影響在語言文字的規范性上受到影響。
我認為產生熱詞的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當今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們的物質需求得到基本的滿足并有了一定的保障,這才開始注重精神方面的追求、刺激和滿足;二是人們的思想空前解放、社會氛圍寬松自由,這為熱詞的出現提供了很好的生存環境;三是互聯網時代所提供的巨大便利,網絡的傳播速度是驚人的,手段和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熱詞能夠熱起來,靠的就是網絡這個快捷便利的環境。四是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熱詞成為國人參與意識和監督意識的集中表現,也反映了調侃的社會心理和草根文化的特征。
網絡熱詞作為一種客觀存在,它不僅以獨特的方式即時反映現實生活,而且還寄寓了人們豐富的社會情感,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以至于改變了人們的思維和表達方式,對傳統文化和文字的規范產生了沖擊。面對鋪天蓋地的網絡熱詞,我們既需要開放胸懷,也需要理性鑒別,去粗取精,去莠存良,善加引導,最大限度發揮其積極作用。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