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節,舉國歡慶。因為環保,今年爆竹燃放比往年少了很多,然而,很多傳統活動依然讓春節顯得“年味十足”。比如北京地壇春節文化廟會,作為京城恢復最早的廟會,這一“狂歡節”以地道民俗、傳統民間特色聞名,每年都會吸引百萬人次游客。今年也不列外,只是一個瑕疵多少掃了游客的興致——停車費。
據北京媒體報道,由于駕車逛廟會游客人數激增,廟會周邊停車場也“坐地起價”——原本8元一小時的收費標準,被管理員一口價喊到100元一次。因為過于“夸張”,引得東城區發改委物價檢查所所長劉耕福前來調查,天價停車場也將面臨重罰。
無獨有偶,春節期間指著停車費“撈”上一筆的,絕非個例。就在京城天價停車場曝光的同時,海南三亞也出現了趁“火”打“節”的現象。有媒體稱,由于南山景區長假期間異常火爆,景區停車場一時無法吞吐大量涌來的自駕車輛。于是,個別村民打起主意,將庭院或良田改建成臨時停車場,收費50元至100元不等,最高日均可入萬元。
自駕已經成為時尚的出游方式,而伴之而來的便是停車難、停車貴。尤其是節假日期間,在一片看似閑置的停車空地,總會冒出幾個“管理員”,然后以“節日期間情況特殊”等諸多理由抬高停車費用。這樣的場景相信大多數開車族都遇到過,為了不破壞過節心情,最終大多選擇掏錢。
究其原因,停車配套設施未能跟上是其一,不過監管部門整治力度欠缺或許更為關鍵。實際上,停車場亂象的整治似乎一直在進行,效果卻始終不盡如人意,“死灰復燃”現象絡繹不絕。也因此,惟有物價部門領導“微服私訪”,方能查清停車“天價”的真相。
竊以為,整治已到了下大決心、花大力氣的時候,否則高昂的停車費終歸煞了節日風景。就比如地壇廟會附近那個停車場,其一必須重罰,使“違規成本”難以承受,讓那些有違規之心者望而卻步;此外,還應當有長效的監管機制,從源頭上杜絕此類趁“火”打“節”現象。
當然,最后也不得不提一句,多搭乘公共交通、綠色出行,那么節日游玩的心情,或許能夠更為舒暢。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