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背景】
1.垃圾是城市發展的附屬物,城市和人的運轉,每年產生上億噸的垃圾。一邊是不斷增長的城市垃圾,一邊是無法忍受的垃圾惡臭,成為城市垃圾處理中的棘手問題。高速發展中的中國城市,正在遭遇“垃圾圍城”之痛。
2009年3月,北京市政管委會主任陳永疾呼,北京垃圾危機即將出現,“這將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在北京,“垃圾圍城”并不是第一次。早在1983年,垃圾簡單的填埋方式,導致北京三環路與四環路的環帶區上垃圾成堆,50平米以上的垃圾堆就有4700多座!為突破重圍,北京市斥資23億,才逐漸攻陷這座驚人的圍城。
有統計數據顯示,全國600多座大中城市中,有2/3陷入垃圾的包圍之中,且有1/4的城市已沒有合適場所堆放垃圾。統計數據顯示,全國城市垃圾歷年堆放總量高達70億噸,而且產生量每年以約8.98%速度遞增,北京每天產生垃圾1.83萬噸,每年增長8%。而北京市的垃圾處理能力,僅為每日1.041萬噸,缺口高達8000噸。
日前,環保部部長周生賢就環保問題作報告時指出,全國4萬個鄉鎮、近60萬個行政村大部分沒有環保基礎設施,每年產生生活垃圾2.8億噸,不少地方還處于“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狀態。
2.我國在2002年就開始宣傳垃圾分類回收,但目前來看效果還不是很好,45.9%的城鎮居民認為垃圾分類意識淡薄是當地垃圾處理方面最主要的問題,60.8%的農村居民認為人們垃圾處理意識淡薄;在城鎮居民看來,“垃圾分類回收設施缺乏”也是垃圾處理面臨的主要問題(35.6%)。此外,18.8%的城鎮居民認為我國垃圾處理技術落后。
國家發改委環資司副司長趙鵬高在東盟博覽會表示,目前我國生活垃圾處理壓力不小,但政府政策、資金支持力度也很大。趙鵬高表示,“十二五”期間將重點關注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國家將投資60億元予以支持,并將推出相關利好政策鼓勵企業投資。各地方政府也有450億的投資鼓勵垃圾清潔處理,民營資本將進入垃圾焚燒投資領域。
日本的生活垃圾分類主要按照一般垃圾、有害垃圾、大型垃圾和資源垃圾分類。資源垃圾一般是指玻璃瓶、易拉罐、紙類、金屬類、飲料瓶、纖維類、塑料等。丟棄家具等大型垃圾和電器產品是要付費的。尤其是冰箱、空調、洗衣機、電視機是要支付高額處理費的,比如丟棄一臺冰箱要支付1萬日元左右,相當于800人民幣左右。
除了政府的規定,日本民間的環保意識也非常強,民眾都自覺地服從政府的垃圾回收管理。比如紙類的回收,還分為報紙、雜志、飲料包裝紙類、紙箱等,各家各戶都會把這些紙類分類丟棄,每天堅持這樣做也是很不容易的。日本的很多超市、便利店門口都按照資源垃圾的分類擺放著回收箱,方便人們在不是回收這些垃圾的日子丟棄資源垃圾。
一般來說,垃圾在回收后會運到工廠處理。在工廠進行再生垃圾的分類、可燃垃圾的焚燒處理、殘渣的無害化處理等等,有些工廠還有專門把有機垃圾處理成肥料的大型設備,現在日本政府也在積極推廣有機垃圾處理機,因為這樣可以把蔬菜等有機垃圾處理成生物肥料或者二氧化碳和水,可以大大減少垃圾的環境污染。但是就算是燃燒過的垃圾,垃圾的灰燼也是要進行掩埋的,這就需要土地。另外,垃圾處理工廠很多建在距離水源比較近的山間地區,擔心水源污染的民眾經常開展反對建設垃圾工廠的運動。
【考點分析】
一、概括題
結合給定資料,概括“垃圾圍城”現象產生后帶來的危害。(20分)
要求:概括準確,條理清晰,語言流暢,不超過300字。
【參考解析】
1.侵占大量土地,對農田破壞嚴重
2.嚴重污染空氣、水體
3.危害人類健康
4.垃圾堆放場自然、爆炸事故頻發
二、分析題
結合材料,談談“垃圾圍城”現象產生的原因。(20分)
要求:分析合理,語言流暢,不超過400字。
【參考解析】
1.人口激增,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排放的垃圾量大。
2.政府政策、資金不到位,垃圾治理缺乏資金。
3.民眾環境衛生意識不高,垃圾分類意識淡薄。
4.垃圾處理的基礎設施投入不足,垃圾處理技術落后。
三、對策題
假設你是政府職能部門的一名工作人員,談談如何治理“垃圾圍城”現象。(20分)
要求:條理清晰、行文流暢,措施全面、針對性強、具有可操作性。
【參考解析】
1.鼓勵民間資本參與治污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推進生活垃圾產業化發展。
2.按照“誰污染,誰治理”原則,對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征收費用。
3.理順分管部門職責權限,明確分工和責任,加強監管。
4.加強對公眾宣傳教育,促使居民養成良好的垃圾分類習慣。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