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證券報》報道,山東C縣很多公務員接到一項重要任務:2014年,必須介紹自己的親戚或朋友,至少在縣城內購買兩套新建商品房,否則,可能被停發工資。當地政府之所以有此要求,是近些年推進城鎮化時,興建大量商品房,不賣出嚴重滯銷房,房地產相關稅收會面臨缺口。
網上都在追問這個故事的“主角”,C縣到底是哪個縣?把公務員變為售樓員,顯然是政府職能的錯位。有必要查出具體地方、主政官員,趕緊叫;恼Q做法、進行必要追責。
讓“公務員賣房”的故事,并非第一次上演。2009年,同樣在山東,濰坊市寒亭區政府就曾下發文件,要求全區副科級及以上現職干部,每人至少銷售一套商品房。當時是為了復蘇房地產市場、拉動地方經濟,如今C縣是為了化解存量房、推進城市化。原因雖稍不同,但都是以錯誤的方式,為此前的錯誤買單。
“C縣故事”無疑是一個警示:以房地產先行的方式搞城鎮化,看起來最簡單,但實際上是靠不住的。雖然很多農村人都盼著在城里有套房子,但進城之前都會有所考量,能不能找到活干,有沒有穩定收入,上學、就醫、養老等問題有無著落……說穿了,誰也不能光守著一棟房過日子。
政府最需要做的,正是消除人們的后顧之憂。通過政策、稅收等手段引導,推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同時做好公共服務,讓更多的人有活干、有錢掙、過得舒心。這樣自然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進城,商品房也就不愁賣。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先賣地“造城”,再千方百計把人忽悠進城。
關于城鎮化,李克強總理曾有論述,“推進城鎮化,核心是人的城鎮化”,“要走集約、節能、生態的新路子,著力提高內在承載力,不能人為‘造城’,要實現產業發展和城鎮建設融合,讓農民工逐步融入城鎮”。
可以說,“C縣故事”恰恰是一個“人為造城”的典型教材。短短幾年,城區面積擴張一半以上。城區僅20萬人口的小城,新建商品房卻可容納超5萬戶居民,若以平均一家四口計算,等于再造一個新城。這樣的造城速度,房子能賣出去才是怪事。即便公務員全動員起來,在沒人買的情形下,也難為“無米之炊”。
這樣的“C縣故事”,的確值得所有官員都讀一讀,從中汲取教訓。在城鎮化的進程中,政府不能延續“房地產先行”的老路,否則非但農民不會領這個情,再把公務員“搭進去”,終究是荒唐罷了。推進城鎮化也要有如“烹小鮮”的態度,工夫到了,才能水到渠成。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