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多省“富可敵國”:廣東與韓國相當全球第16
曾經有過這么一個說法:如果加利福尼亞是一個國家而非美國的一個州,那么它將是全球第八大經濟體。現在,如果將中國各省份近年的GDP總量與世界上其他國家做一個對比,你會發現,中國很多省份也已“富可敵國”。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近期將2012年中國各省份GDP與同時期其他國家相對比,發現我國排名第5的省份河南在世界上能排到第24位,而排名第1的廣東,預計2013年GDP將首次突破萬億美元,其全球排名將達到第16位。
先別急著樂觀,振奮人心的數據背后依然是發展模式亟待改變的現狀。本報記者采訪的多位專家表示,盡管經濟總量上來了,但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都還有待提高。
中國大省的世界坐標
中國不少經濟大省在世界上也能占據一席之地。
根據2012年的GDP排名,我國排名前5的省份分別為廣東、江蘇、山東、浙江和河南。如果放在世界的版圖上,上述省份的經濟排名大致為第16位、17位、19位、24位和28位。
廣東省發改委近期披露,預計廣東2013年GDP增長8.5%,將成為全國首個超6萬億元人民幣的省份,也首次突破1萬億美元。
而這種“富可敵國”的狀況在更早一些時候已經顯露苗頭。廣東、江蘇、山東等地的GDP在2009年就已經超過部分發達國家。而當年中國地方GDP第十的天津經濟總量也超過了斯洛伐克、盧森堡、斯洛文尼亞和冰島4個國家。
很多人都注意到了中國這種特殊的情況,尤其是商人。一位企業家在其博客中寫道,1997年他便開始發現中國許多省份的人口和經濟總量,都超過亞洲、非洲、中東國家。他認為,經營中國市場,應該將中國每個省份當成一個獨立國家來重視。
然而,中國省份真的“富可敵國”?多位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的專家均表示,除了要考慮匯率因素,中國省份人均GDP與世界的差距不容忽視。并且,中國目前產業結構仍不理想,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任務迫在眉睫。
相關評論
@廣東省發改委:多省“富可敵國”還需理性解讀
近期披露,預計2013年廣東GDP增長8.5%,成為全國首個突破6萬億人民幣大關的省份,也是首個突破萬億美元大關的省份。
人民是發展的主體,也是發展的目的,要使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就要提高人民的收入分配在GDP中所占比重,發展的成果才能真正為人民共享,人民才能體會到發展給自身所帶來的實惠,才能增強廣大人民群眾對于發展的信心和動力。以居民實際收入占人均GDP比重為例,發達國家這一比例一般都達到了55%,但目前國內很多地方居民收入占GDP比重只有四成左右。這為我們下一步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定下了計調,就是要改善收入結構,健全分配機制,提高初次分配中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增加廣大人民群眾可以分得的“蛋糕”,讓人民嘗到改革發展的“甜頭”,改革開放才能有持久的后勁而持續發展。
在廣東、江蘇等省份“富可敵國”的同時,包括廣東、浙江、江蘇以及京津滬等發達地區的人均GDP也超過或者逼近一萬美元大關,正進入了國際上所說的“中等發達國家階段”。然而,不可忽視的,這些省份地處東部地區,也就是改革開放較早的地區。這些地區由于先天條件的優越,自然領先發展,這本是無可厚非的。
然而,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的本質是共同富裕。中國各個地區是一個完整的整體,一個地區的發展不能代表整體的發展,只有各個地區先后實現了發展,中國才能真正實現21世紀中葉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的宏偉目標。在東部發展起來的同時,他們也不能忘記了中國廣大的中西部地區,中西部地區也需要發展。我們不僅要看到中西部地區缺乏資金與人才的一面,也不能忽視中西部具備著豐富的資源和龐大的人口。東部地區要看到中西部所蘊藏的巨大市場,投身于中西部地區的發展,為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而不懈努力。
同時,已經發展起來的東部地區也不能因為GDP“富可敵國”就得意忘形。須知,他們雖然在總量上發展起來了,但是總量的發展不代表內部結構就一定合理。東部地區居高不下的房價,壓力山大的生活節奏,霧里看花的空氣質量也是中西部所望塵莫及的。下一步,東部地區必然要在住房、環境等民生問題上下工夫,花氣力,才能使發展不僅體現在總量的增長,也體現為質量的提高。
@中國社科院產業經濟與區域經濟專家陳耀對記者:
總的來說,這5個省份依然是制造大省,第二產業的比重都在45%以上,主要還是依靠高投入和大的工業項目來帶動經濟增長,最近這些年才開始向服務業轉變。
拿經濟總量相近的廣東和韓國來說,2012年廣東省的常住人口為10594萬人,幾乎是韓國的兩倍,所以如果算人均GDP,差距依然十分顯著。廣東2012年的人均GDP為8931美元,而韓國為22590美元。
而從經濟發展階段來看,廣東處于工業化中后期,韓國則已步入后工業化社會。陳耀認為,韓國最突出的就是創新帶來的產業競爭力。韓國有一些世界知名的大企業,內生動力充足,在國際市場上也有很大競爭力,而這恰恰是中國所欠缺的。
@廣東省政府參事陳鴻宇稱:
以山東、河南為代表的北方和中部省份,礦產資源豐富,基礎設施建設較多,而廣東、江蘇、浙江等沿海省份,則更多依靠引進外資。廣東和江蘇還有一個共同點:區域發展不平衡。“關鍵是要根據各自的優劣勢進行體制上的創新和改變,而不是簡單地比較GDP。”
模擬題
最近報道中國多省“富可敵國”,對此,請談談你的看法?
參考解析
根據2012年的GDP排名,我國排名前5的省份分別為廣東、江蘇、山東、浙江和河南。如果放在世界的版圖上,上述省份的經濟排名大致為第16位、17位、19位、24位和28位。中國多省“富可敵國”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我國多省GDP總值都是非常的可觀,這充分顯示了我國在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的飛速發展,顯示了我們改革開放的整體成果,是非常值得我們驕傲和自豪的,但是我們也必須認識到我們GDP總量可觀的背后還存在兩個問題:
第一、人均GDP很低,在世界排名是并不可觀的。
第二、我們的GDP高增長是建立在高耗能,高污染、多人力的基礎之上的。
因此,在經濟發展的這個歷史性時期,我們既要認識到自己的優勢,也要剖析自己的不足,繼續發揮優勢,保持強勁的增長態勢。目前中國最緊迫、最現實的任務,就是保障國內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社會的穩定。為此,中國政府應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努力:
其一,要繼續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保持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把短期調控政策和長期發展政策結合起來。堅持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充分挖掘中國內需的巨大潛力,加快形成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局面。
其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鼓勵創新產業的發展,特別是能源技術的研發應用。比如:風能,太陽能等新前沿技術,實現可持續發展。
其三,關注民生。調低GDP發展目標,將快速增長轉變為穩定增長,不再只關注經濟增長的絕對數量,而是更加關注中國經濟增長的“含金量”,即中國的經濟增長能多大程度被老百姓享受到。控制通貨膨脹,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調整收入差距,改善民生,保障社會分配的公平性。
總之,中國政府要堅持科學發展觀,要樹立正確的群眾觀,實現“國富”與“民富”共進,最終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可以預見,聰明、勤勞的中國人民定會勇敢面對各種挑戰,開拓進取,團結奮斗,扎實工作,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繼續推向前進。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一定能迎來真正意義上“中國成為第二大經濟體”、甚至是“第一大經濟體”的歷史性時刻的到來。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