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概述】河北邱縣、大名縣部分農村還有彩禮要有“三斤”或者“萬紫千紅一片綠”的說法。前者是指百元人民幣三斤(約十四五萬元);后者則是“一萬張紫色五元鈔票,一千張紅色百元鈔票和一堆綠色五十元鈔票”(二十萬元左右)。河北省館陶縣孫莊村的孫明給記者算了一筆賬:“訂婚下禮三萬三;結婚彩禮十二萬;家里沒新房,被女方要去二十萬房子錢;買汽車八萬;再加上家具家電、婚禮擺席、謝媒人錢,花銷近五十萬。還有的地方甚至以女方的學歷來論彩禮的價格等,農村地區因經濟問題棒打鴛鴦的案例事例時有發生。
【模擬題】許多農民反映,當地結婚費用居高不下。動輒幾十萬元的天價花費成為不少農村家庭的沉重負擔,部分農民直呼“娶不起”,有些家庭甚至因婚致貧。對此你怎么看?
【分析】
這是一道典型的智能型問題,考察大家的綜合分析能力,同時這道題又密切和當前農村的社會現狀相關,所以需要大家了解一定的背景知識才能分析透徹,提出相應的對策,農村地區結婚費用高是一種不正確婚嫁觀念和婚嫁風俗的體現。這種高花銷不僅讓很多農村家庭背上承重的經濟負擔,甚至是高額的債務;還影響了新成立家庭未來的生活質量,也直接導致不良社會風氣的傳播,
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農村地區結婚費用居高不下的原因;一是在計劃生育大背景下,重男輕女的傳統觀念導致一些農村地區人口性別比失衡,二是近年來農村青年大量進城,相比男青年,女青年留城較為容易,更加劇了農村適婚青年性別結構失衡。三是攀比心理也是導致農村結婚費用飛漲的重要原因。隨著城鄉交流加速,農村青年結婚花費有向城市青年看齊的傾向。一些農村富裕家庭結婚大操大辦也引發其他村民競相攀比,很多人都是打腫臉充胖子。
“天價”婚娶現象也暴露出農村社會治理存在短板。表面上看,這是一個農村風氣問題。深層次上講,則是由農村治理缺陷導致的農民行為缺乏引導和約束。
要引導農村婚嫁回歸理性:
首先要嚴格執行相關政策措施。隨著國家“單獨二孩”政策的落實,農村地區男女性別比失衡問題會得以緩解。各地在農村地區尤其要加強宣傳,倡導正確的生育觀,嚴禁選擇性生育。
其次,在“八項規定”精神的影響下,公務人員婚喪嫁娶大操大辦的現象已得到有效遏制。要以此為契機,不斷形成良好的示范作用,在全社會扭轉奢靡之風。
再次,是加強農村文化建設,開展新形勢下的移風易俗,教育群眾形成理性的婚嫁觀。過去移風易俗集中在農村本地舊傳統,現在要開展新形勢下的移風易俗,教育群眾樹立正確觀念,積極倡導婚事新辦、婚事儉辦,形成文明、健康的新婚俗。
最后是加快培育農村社會組織,發揮農民自我教育和管理的作用。“自組織”對群眾人情消費具有約束和教化作用。在農村地區應加快培育類似紅白理事會這樣的社會組織,通過“自組織”的力量,加強村規民約等制度建設,約束村民行為,強化農村社會治理。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