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依據、總布局、總任務。
十八大報告指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依據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總布局是五位一體,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提出總依據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深刻揭示了正確認識我國社會現在所處的歷史階段,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首要問題,是我們制定和執行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根本出發點。
提出總布局是五位一體,深刻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是在實踐中不斷豐富、發展和完善的。
提出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深刻揭示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根是深深扎在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之中的,強調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使命。
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特色”的新論斷。
十八大提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歷史任務,必須準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我們一定要毫不動搖堅持、與時俱進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
這“四個特色”的論斷,體現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的進一步深化。
首次提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八個“必須堅持”的基本要求。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必須牢牢把握以下基本要求。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必須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必須堅持推進改革開放,必須堅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必須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須堅持促進社會和諧,必須堅持和平發展,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這是黨的十八大報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出新的理論概括。
首次提出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三個自信”。
十八大提出,只要我們胸懷理想、堅定信念,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頑強奮斗、艱苦奮斗、不懈奮斗,就一定能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一定能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黨要堅定這樣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表明我們完成歷史使命的決心和信心。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新內容
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從黨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到黨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雖然只有一字之改,但卻是一個質的飛躍,它把全面小康社會的美好圖景更具體更生動地呈現在全國人民面前,也把我們黨對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強決心和信心展現出來。
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新要求。
十八大從五個方面豐富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目標,即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特別是報告提出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兩個倍增”,把國強和民富并重,體現了在不斷增加綜合國力、創造社會財富的同時,民生優先、惠民富民的政策取向,更加振奮人心。
首次提出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新目標。
十八大報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用“五個加快”提出了全面深化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領域體制改革的目標要求,明確了各個領域深化改革開放的重點。
(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的新構建
首次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的高度。
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專辟一章加以闡述和部署,同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作為五大建設并列提出。這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布局就由“四位一體”拓展成為“五位一體”,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內涵。這是黨的十八大的重大理論創新。
揭示了新發展方式的新動力。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我們要適應國內外經濟形勢新變化,加快形成新的經濟發展方式,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著力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發展新活力,著力增強創新驅動發展新動力,著力構建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著力培育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這“四個著力”和“四個新”,為新發展方式指明了方向。
提出了指導經濟體制改革的新思想。
十八大報告提出,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特別強調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的“三個平等”的公平競爭,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重大創新。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