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寫作標題示例]
1.“終身追責”不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休止符
2.破壞生態要終身追責更要當即追責
3.用“終身追責”護航美麗中國
4.完善生態終身追責制度 還公眾一片碧水藍天
[申論寫作開頭示例]
1.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當樸素的常識寫入國家的法規,意味著一個粗放發展時代的結束,也意味著一個綠色發展時代的開啟。在中國夢里,“藍天常在、青山常在、綠水常在”是不可或缺的背景,為此必須特別強調堅持把“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作為基本途徑。這條路徑的關鍵,既在于人人都要有主人翁意識,用實際行動積極參與生態文明建設,更在于建立紅線管控制度,健全政績考核方式,完善官員責任追究。
2.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從“求生存”到“求生態”,從“盼溫飽”到“盼環保”,人民群眾對干凈水質、綠色食品、清新空氣、優美環境等生態的需求更為迫切。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60多次談生態文明,強調不能把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提倡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僅僅當作經濟問題,“這里面有很大的政治”。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重大進展和積極成效。
3.近幾年,我國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出臺了不少規定,但依然有部分地方官員未將生態發展放在心上。在他們看來,生態文明建設屬于“隱性政績”,不明顯而且“見效慢”。一旦“顯性政績”到手,其他就不再管了,生態隱患就傳給了下一任。正如擊鼓傳花,“攤上誰誰倒霉”。實行破壞環境終身追責制,就是要堵住這種不負責任官員們的脫身之路,讓他們為片面追求個人政績而付出沉重的代價。
[申論寫作分析示例]
1.從本質上說,建設生態文明是一種生產關系的變革,必定帶來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的深刻調整。生態文明所強調的協調發展,為我們實現后發優勢提供了有利契機。各級領導干部應該將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將生態文明的成效作為衡量現代化質量的重要指標、判斷執政能力的重要標尺。將生態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把生態資本轉變為發展資本、以綠色產業發展引領經濟轉型升級,我們完全可以把綠色發展轉化為新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新優勢。
2.“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地方主政者的基本責任。發展是硬道理,沒有發展就談不上造福地方百姓,因此為了提升經濟社會發展,某些地方官員無所不用其極。大肆在資源上做文章,不惜犧牲生態環境。經濟是發展了,政績也亮眼了,職位也晉升了,但生態惡化卻愈發嚴重。而繼任者依樣畫葫蘆,也把地方生態資源當成自己政績的墊腳石。為糾偏極個別官員的畸形政績觀,中央下發《意見》推進生態責任終身追究制,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
3.當前,我國資源破壞和環境污染嚴重,與一些地方違背科學發展規律、官員政績觀扭曲直接相關;與部分監管部門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甚至與違法者相互勾結難脫干系。一些地方主政官員為追求短期利益和表面政績,不惜上馬污染項目,制造“帶毒的GDP”;一些地方環境執法軟弱,或以罰代管,一罰了事;部分官員默許縱容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甚至為污染企業充當保護傘等等。
[申論寫作結尾示例]
1.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全黨、全社會積極行動起來,深入持久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我們一定能完成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的戰略任務,給子孫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開創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贏得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美好未來。
2.當前,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要在保護生態與發展經濟之間找到平衡,不僅需要一個認識的過程,也需要一個轉型的過程,以及轉型之后如何堅守的過程。當務之急,是各個地方出臺相關的細則,讓“生態終身追責”能夠被現實推行。
3.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憑“終身追責”,恐怕還不能讓破壞環境現象斷絕。然而,卻并不是說就無所作為了。這需要一方面要盡快剔除不利于環境保護的因素,比如對官員的考核制度,另一方面必須讓懲罰措施一一落實,不要似是而非,讓懲罰真正成為“利器”,多管齊下,才能使老百姓擁有綠水青山。
關注"566公務員"官方微信,獲取真題及答案、最新資訊等信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