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瑟夫把細鐵絲剪成小段纏在鐵絲柵欄上,并將鐵絲磨剪成尖刺,做成帶刺的網。這樣使偷吃莊稼的羊“望網興嘆”。這一看似小小的發明,竟造成了宏大景觀,不久用來限制人:帶刺鐵絲網除了在監獄、集中營、戰俘營中用來圍住人外,還在戰場上得到廣泛應用。這一技術被列為“改變世界面貌的七項專利之一”。它催生了美國西部早期產權制度,推動了經濟和社會發展,推動人們生產方式及制度變革,同時,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當下,“共享單車”等“共享經濟”的衍生打造智能生活;中國高鐵走出國門引領智造經濟;“網絡新一代”的成長更是打造智慧文化。足見,科技是精彩的,譜寫著絢麗的華章。
科技可以打造智能生活。電腦、手機的更迭彰顯技術創新的加速特質;3G-4G-5G的技術飛躍凸顯了技術的革新與變遷;德國4.0、美國5.0、“中國制造2025”激起科技狂瀾。“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雙創”精神彌漫著青年一代的未來。第七屆大學生物聯網創新創業大賽彰顯了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精彩。野戰“活點”沙盤、意世界、筆記本防護裝置、蜜蜂之家等作品創意無限;全息3D成像、仿生鯰魚、防丟寶、煤氣智能報警系統、安全校車系統、太陽光雨水發電等作品生活味道盡顯。參賽作品涉及面廣、專業領域寬泛、具有廣闊市場潛力和應用價值。“共享經濟”的崛起為人們生活帶來諸多便利。“共享經濟”爆紅受寵,繼共享單車之后,共享籃球、共享紙巾機、共享電子秤、共享充電寶等共享設備也相繼出現在人們視野。“共享經濟”是在利用共有的配套設施來實現資源的共享,共同使用。由此“互聯網+”的思維,在人們的腦海中被充分展示出來。“共享經濟”使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更多注重資源的使用卻不是占用,這是共享經濟內在驅動力的體現。“雙創”的精神理念、“共享經濟”的創意思維,都在利用科技打造人類生活智能化。科技推動人類生活水平提高,科技在縮小人類生活不平衡不充分發展需要,科技在打造智能生活。
科技可以打造智造經濟。2011年7月23日,甬溫線永嘉站至溫州南站間,北京至福州D301次列車,杭州至福州南D3115次列車發生追尾事故,故此,中國高鐵蒙上陰影。然而,中國高鐵建設步伐沒有停下來,浴火重生后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成為中國自主創新代表性技術。從幕后走向臺前,從賣產品到創品牌。中興通訊通過科技創新正一步步使中國制造“化蛹成蝶”。2014年4月16日,在中國國航的一架航班上,一位歌手通過電腦與另一架航班上朋友實現了實時隔空對唱,這是全球首次在飛機上使用4G技術。而這次提供地空寬帶系統,地面基站通訊設備的供應商是中國自己的企業——中興通訊。如今,中興通訊已不再是單純的加工制造。今天的中興既可以產出優質的“中國制造”,更可以創出獨特的“中國智造”。此外,華為5G在中美貿易戰中屹然不倒,在通信產業頂峰亮劍一搏;裝備制造業銷路與發達工業國家距離日漸縮短。中國正一步步邁向工業強國,實現由“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變革。無論是中國高鐵或是中興通訊,亦或是華為,他們在用科技打造經濟的智慧化。
科技可以打造智慧文化。如果說是50后60后是“廣播一代”,70后是“電視一代”,那80后90后則是“網絡一代”。“網絡一代”是更有希望一代。大數據、互聯網時代為網絡青年一代提供自我探索渠道,培養了他們自我思索的方式。青年利用網絡用最直白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而且在思想表達上形式活潑。他們創造的許多段子,在詼諧中閃耀的智慧光芒,拿出對人對事鮮明態度、觀點。青少年在一系列公共大事件顯示自己的力量。攜帶手機和其他電子設備可以使青少年隨時隨地上網,任何時候都可以發出聲音表明態度,匯聚成強大公眾力量。網絡技術在用潛移默化方式武裝著青年一代的大腦,創造青春的智慧,為青少年的成長提供滋養沃土。足見,科技在打造著青年一代的智慧文化。
科技可以打造智能生活;科技可以打造智造經濟;科技可以打造智慧文化。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科技創新是人類社會進步的不竭動力。科技在譜寫其精彩華章!
相關推薦:
公務員時事政治熱點匯總 | 公務員考試經驗 | 面試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