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傳統的政治文化中,政府至上、權力至上始終占據主導地位。如鄧小平同志所說,舊中國留給我們的,封建專制主義傳統比較多,民主法制傳統比較少。這反映到財政體制上,那就是傳統中國缺乏民主的公共財政的社會基礎。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建設廉潔政府的問題就缺乏必要的社會制約機制。同時,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國力的提升,一些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有了持續的較大幅度的提高,這也就表明其所能控制支配的錢財與日俱增。這種情況無疑給政府可能的過度消費提供了條件。政府的高效失去廉潔的前提,將沒有任何意義;政府的服務失去廉潔的保證,將徹底改變本質。建設廉潔政府,人是決定性因素。必須從每個公務員抓起,從每個公務員做起,要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堅決糾正不求實效、只圖虛名,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講實話、辦實事、出實招、求實效。全面落實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加強對領導干部、人財物管理使用、關鍵崗位的監督和制約,規范公共資源管理權力運行。只有這樣,才能減少公務員的腐敗動機,減少公務員的腐敗幾率,使他們常懷敬民之心、勤思富民之策、篤行利民之舉,切實做到為民、務實、清廉,努力建設一個廉潔的政府、一個受到人民信賴的政府。
3.芬蘭是世界上最廉潔的國家之一,從政府財政預算的透明度就可見一斑。包括財政預算在內的芬蘭政府官方文件全部都是公開的,民眾可以通過互聯網、新聞媒體和議會圖書館等簡便的途徑,了解和監督財政預算的制定過程和詳細內容。
每年春天,芬蘭政府根據經濟形勢預測下一年的財政額度,并擬定預算框架。根據該框架,政府下屬各部委起草各自的財政預算。每年7、8月間,在財政部與其他部委協商的基礎上,由政府擬定國家預算草案,并于9月中旬提交議會財政委員會審議。經過議會討論和修改,來年的國家財政預算于12月中旬最后通過。而整個過程都是對外公開的。在議會最后通過政府預算之前,每個公民都可以上網查閱了解預算有關情況。預算通過后其文本將印刷成冊,對此感興趣的公民可以購買,也可以通過網上查閱預算電子版文本。總之,芬蘭政府預算是公開的,沒有任何秘密。政府官員在招待費、公務出國及用車方面的預算情況也有具體要求。預算中對招待費規定了數額,招待費開支必須在規定數額范圍內。此外,還有具體規定,招待的客人應該是必要的,而且要適當,不得鋪張浪費。預算中有一項行政運作開支,在這項開支中,對公務出國的費用也作出估算,不得超過預算中規定的數額。在規定范圍內,確實是工作需要,政府各部官員方可出國履行公務。芬蘭政府只有總理、內政部長和外交部長配有專車。其他人用車必須從車輛調配中心預定。芬蘭議會只有議長配有專車。
芬蘭從中央到地方各級的財政預算都是高度公開和透明的,公民了解政府預算的途徑除了互聯網之外,還有報刊、電視等大眾媒體。財政預算一經通過,電視、報紙等新聞媒體在第一時間進行詳細報道,內容非常翔實,配以解析,普通百姓都能看懂。同時,社會風氣的好與壞,對公務系統的廉潔影響極大。在芬蘭,就算是在車流稀少的深夜街頭,當紅燈亮起,司機也會安靜地停車等在那里,你看不到有誰會去闖紅燈。芬蘭人在日常生活中奉公守法的習慣,以及整個社會形成的強大的正氣,你想在這樣的國家里搞腐敗,是很有難度的。所以芬蘭的總檢察長馬蒂•庫西邁基說,公民的自律是防止腐敗最有效的手段。但是公民的自律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要靠人們努力去爭取。在歷史上,芬蘭也曾經是一個貪污受賄橫行,腐敗成為習慣的國家。芬蘭治理腐敗的經驗,其實與全世界所有成功根治腐敗的國家或地區一樣,不外乎民主、法治、制衡、監督、公開、透明、教育等這些老生常談的東西。講理論,寫10本書都可以,問題在于,你有沒有決心去落實。在芬蘭,每個自律的納稅人都有對政府財政預算的知情權,同時也能實施有效的監督,因此,芬蘭成為了世界上最廉潔的國家之一。
4.多年以來,新加坡一直是世界公認的最廉潔國家之一。在新加坡建設廉潔國家的過程中,貪污調查局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新加坡貪污調查局成立于1952年,1959年人民行動黨上臺執政后,成為新加坡反貪污腐敗的最高專門機構,直接對總理負責,擁有絕對的權威和廣泛的權力。在貪污調查局的宣傳手冊上,印著這樣一段話:“我們的使命宣言:通過迅速和肯定、堅決但公正的行動,取締貪污犯罪。”根據法律,不論是政府公務員還是私營企業主,不論是受賄者還是行賄者,不論貪污的案值大小,不論發生在國內還是國外,只要是新加坡公民涉嫌貪污犯罪,貪污調查局都有權進行立案調查。對貪污嫌疑人,調查人員可以進行跟蹤、搜查甚至逮捕。在法庭上,貪污被認為是一種嚴重犯罪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