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11年7月27日,廣東省情調查研究中心發布的《2010廣東三級甲等醫院滿意度調查報告》顯示,一直備受詬病的“看病貴”問題仍沒有得到明顯改善。“看病貴”很大程度和藥價相關。本次調查針對“頭孢呋辛”片劑和“雷尼替丁”膠囊兩種常用藥物的價格進行抽查,抽查時段恰在發改委部門公布指導價前后。結果顯示,確實出現了不同醫院藥價差異明顯的現象。大多數受訪者認為,廣東三甲醫院最需要改進的方面是“合理收費”。調查顯示,以抗生素為主的抗感染類藥物占據了總費用的50%以上。而WHO的最新資料顯示,世界衛生組織在世界范圍內的調查,這一數字約為30%,而根據中國醫藥商業協會的統計,抗生素在我國藥店中的銷售份額約占30%。據統計,僅廣東省藥店抗生素年銷售額就有10億元,全國近100億元。
2011年5月16日,中國醫院協會會長曹榮桂在第十四屆中國醫院院長論壇上表示,政府財政投入不足——醫院負債運營——醫院上調醫藥費,這一邏輯恰是當前醫療機構陷入“看病貴”泥潭的問題所在。全國90%的縣級醫院負債經營,使醫院為生存而難以避免趨利性,從而直接推動了醫藥費用的過快上漲。同時,各類醫院把從政府爭取到的財政資金大都投入到基建和購買先進醫療設備等硬件領域,如大興土木,改善醫療辦公條件等。最終醫院的負債和各種運營成本都變成了高藥價和高檢查費等,可以說這是當前“看病貴”的主因之一。
2010年12月,山東省兗州市中醫院在全國首創了“先看病、后付費”制度。日前,濟寧市衛生局下發通知,將在全市推廣這一辦法。據山東省衛生部門2011年6月27日最新統計數據表明,已有29家醫院在全院或部分科室開始實施了這一新模式。公眾對于“先看病、后付費”仍不敢抱過多期望,這種至少有以下幾種隱憂,其一,后付費不等于不付費,“先看病、后付費”制度解決不了難、貴問題;其二,“和醫院簽訂還款協議”還有個利率問題,這個利率是有是無,是高是低,現在仍然不明確;其三,不排除有部分患者鉆此漏洞,“后付費”也有變成不付費的可能,這會加重醫院的運營成本。當然,隱憂歸隱憂。單純從價值來看,兗州市中醫院在全國首創“先看病、后付費”制度,理當贏得掌聲。2011年7月底,針對急診、門診排隊時間長,群眾意見大的問題,衛生部給出“三好一滿意”活動的分解指標,要求醫院要合理安排門急診服務時間、簡化門急診服務流程。其中掛號、劃價、收費、取藥等服務窗口等候時間不能超過10分鐘。所謂的“三好一滿意”活動即“服務好、質量好、醫德好,群眾滿意”活動,是衛生部在全國各級醫療機構,重點是二級以上公立醫院開展的。
3.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疾病譜發生變化,同時人口老齡化加劇,人們的健康意識不斷提高,居民對衛生服務的需求增加,并呈現多樣化。單一的生物醫學模式越來越難以滿足人民群眾的就醫需求。全科醫生要掌握多門?浦R,綜合程度較高,主要在基層承擔預防保健、常見病多發病診療和轉診、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體化服務,被稱為居民健康的“守門人”。通俗來講,就是可以什么都不精,但什么都得懂。全科醫生隊伍的建立,對于醫療資源向基層沉淀、削減公立醫院對老百姓看病的權重至關重要。然而,即使是像北京這樣較早進行全科醫生隊伍培養的城市,依然面臨很大缺口,遑論中西部地區。未來,如果不能有所突破,“看病難、看病貴”恐仍將無法從根本上得到緩解。
“得了重感冒,到附近的社區醫院打點滴,可家附近的社區醫院沒有辦理省醫保,沒辦法還要跑到大醫院去就診。”退休的大學老師汪女士說。A市并存著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等多張醫療保障網,省、市醫保、鐵路醫保等網絡各自運營,影響居民方便就醫,制約服務水平的提升。由于醫保多網并行且互不聯網,每個基層醫療機構要想滿足居民方便就醫,必須同時準備每家醫保的電腦網絡,且每家網絡都需要一臺獨立電腦運行。據A市一名社區醫院負責人介紹,每新上一家醫保系統,配備設備、人員、網絡費用等,一年的花費得幾萬元。如果一家社區醫院想滿足所有患者的需求,就要具備各級醫保定點醫院資格,僅每年支付醫保網絡的相關費用就讓社區醫院吃不消。此外,不穩定就業人群其身份在職工與居民之間轉變,所屬不同類型的基本醫療保險卻不能隨之轉換;與日俱增的“城鄉兩棲人口”和流動人口對不能在全國范圍內流通使用的醫療保險管理與服務;城鄉人口身份隨著市場經濟發展正在變得模糊,截然分開的城鄉醫療保險制度、管理與服務等都已經難以適應城鄉居民對醫療的實際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