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給定材料 |
第 5 頁:參考答案 |
1.閱讀資料,概括我國慈善事業的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哪些問題。(15分)
要求:緊扣給定資料,語言簡潔,概括全面,有條理,不超過250字。
【解題指導】
典型的概括類型題。給定范圍“資料l~4”,資料中反映了慈善事業中的問題,逐條列出,概括全面即可,注意字數不超過250字。
【參考答案】
資料主要反映了我國近年來慈善事業發展中的諸多問題,概括來說主要有:觀念滯后,人們對慈善缺乏正確、全面的認識;慈善機構的數量太少,慈善捐贈水平較低;與慈善事業相關的政策、法律、法規尚不健全和完善;慈善組織自身組織建設不規范,組織程序不透明、管理制度不規范、監督機制不健全,缺乏透明度,自律有待強化;“慈善”鬧劇和黑幕的頻繁曝光,打擊著我國慈善事業的公信力。(200字)
2,蘆山地震后公眾對紅十字會的反應及紅十字會重啟對“郭美美事件”的調查,折射出民眾對官辦慈善組織的不信任,你認為在我國目前的情況下,怎樣解決這種信任危機?(15分)
要求:分析恰當,條理清楚,300字左右。
【解題指導】
結合資料可知,信任危機的產生更多的是由于慈善本身傳達出的信息導致了公眾對慈善的偏激認識,問題的本質是由于慈善本身存在的諸多問題:資金運營、組織監管、法律規范等,要解決信任危機,就要優先解決這些問題。
【參考答案】
解決這種信任危機,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第一,慈善組織應當及時告知公眾慈善資金的運作情況,加快推動信息公開透明。對于慈善組織來說,應當主動向社會公布接受捐款的情況、資金的流向和資金使用的效果,自覺接受社會監督。
第二,加強對慈善組織的監管。在外部監管上,政府應建立專門的慈善組織監管機構,實施對慈善組織的統一監管和協調,在內部監管上,應當建立慈善行業自律機制,健全以章程為核心的內部管理制度,實行陽光運作、規范管理,做到決策科學化、運作規范化,不斷提高慈善組織的公信力。
第三,完善法律制度,國家應當加快慈善專項立法工作,制定具有針對性和特定性的專門規范慈善組織活動的法規條款,使得我國慈善事業有法可依、監管有據。(303字)
3.結合給定資料,就如何解決我國慈善事業所面臨的種種問題,提出自己的對策。(20分)
要求:條理清晰,對策建議有針對性,切實可行,不超過400字。
【解題指導】
這道題同樣是對策題,問題是針對整個慈善事業來說的,因此根據資料所反映的問題,概括要全面,中心要明確,展開要簡練。
【參考答案】
關于該社會問題的解決對策,結合國內的主流觀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1)要進一步完善相關法規政策,積極鼓勵和引導企業和個人的慈善行為,特別是富人,應從正面予以肯定,并加以引導。
(2)加大宣傳力度,通過慈善廣告或捐贈單散發讓群眾知曉,還可以通過電話動員征集,上門勸募。
(3)要充分發揮非政府組織在慈善事業方面的優勢作用,使它們成為慈善事業的主體,成為溝通政府與捐贈人、受捐贈人之間的橋梁。開展各項慈善活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但不能依賴政府。
(4)政府部門要強化責任意識,已經由法律規定的、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確定的列入政府預算的任務。
(5)進一步完善國家慈善事業發展的法規建設,進一步制訂更加優惠的政策鼓勵大家進行捐贈。通過完善法律,進一步完善政策,支持慈善事業的發展。
(6)加強并健全慈善事業發展監管體制。完善《公益事業捐贈法》和《基金會管理條例》。
(373字)
4.請結合資料主題,自擬題目,寫一篇議論文。(50分)
要求:觀點明確,內容充實,結構完整,語言生動流暢,800~1 200字。
【解題指導】
議論文寫作必須要掌握以下三個要點。①起筆要直奔主題,目標方向要明確,議論要緊扣主題,文章的開頭要特別注意。②結尾處要冷靜,不同于驟然冷卻,要注意語言的節奏。可以小結一下自己的觀點,但不可做過多的重復,寫文章的人都希望自己的觀點能引起人家的重視,這時候行文語言要注意打動人。③論據舉例要表述清楚。議論文的舉例,為的是證明觀點,增加說服力。
【參考答案】
透明慈善,贏得公信力
“捐款做慈善”的觀念正在慢慢融入人心,越來越多的人、特別是社會富裕階層都愿意盡力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但是,一些捐款被挪用、侵占的新聞又讓他們捐款做慈善的腳步變得猶豫。
民政部下屬機構的一份抽樣調查報告稱,在經歷了汶川地震、南方雪災等多次捐贈井噴后,近年中國慈善組織的透明度并未提高。這份報告顯示,約有75%的慈善組織“完全不披露或僅少量披露信息”。
中華慈善在去年遞送到民政部的一份報告中稱,82家全國性慈善組織中,在其網站上披露機構年報和機構財務報告者均不到總數的40%。在善款數量井噴之后,汶川地震、玉樹地震中有資格開展募捐的社會組織,對于公眾最關心的捐贈實際支出或轉移詳盡披露的不過半數。
“今年輿論尤其對善款流向的公開度不夠表示不滿,上面其實很清楚,開會時也向下施壓。”一位不愿具名的民政部咨詢專家說。民政部慈善司原司長王振耀離任前甚至認為,慈善本質上就要“公開”,“‘披露’一詞反而有點藏著掖著的意思。”
造成我國慈善行業信息不公開的原因主要是:未建立一個全國慈善信息報送制度,缺少慈善行業公共信息平臺;社會媒體與大眾缺少對慈善行業行之有效的監管,沒有一個專門的監督機構與溝通渠道,民眾對慈善信息所知較少;缺少對慈善事業的完善監管制度;各級政府監管強制性披露中履責情況存在差異,對于慈善行業,我國現沒有一個標準的行業規范與指導標準,法律上缺少管理監管依據。
針對種種原因,要使我國的慈善事業健康順利的發展壯大起來,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相關部門應結合我國慈善行業的實際情況,制定具體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信息報送制度,構建慈善行業信息公開平臺,定期向全社會公布財務信息,接受全社會監督。
(2)成立專門的監督機構,加強對慈善行業的監管力度,加大對違規違法機構及從業人員的處罰措施,加大違法違規成本。
(3)合理引導社會媒體、民眾對慈善行業進行監督,形成監管合力;構建完善慈善行業組織與社會民眾的溝通機制,保證信息暢通。
(4)結合我國慈善行業的實際情況,相關部門應盡快制定慈善行業標準,規范慈善行業的工作;相關立法部門需加快慈善行業的立法,為慈善行業的良性運行發展提供監管依據和量化標準。
(5)加強對慈善機構及從業人員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其業務水平與服務意識,將我國慈善事業發展壯大,造福于民。(939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