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給定材料 |
第 4 頁:參考答案 |
三、作答要求
1.給定資料4中提到,F市正以建設“太陽能之城”為載體,努力做好低碳經濟的“加減法”。請結合資料內容,對“加減法”的實質進行闡釋。(10分)
要求:準確、簡明。不超過100字。
2.請根據給定資料2的有關內容,談談如何在城市發展低碳經濟、過低碳生活?(20分)
要求:(1)準確全面,切實可行;
(2)條理清楚,表達簡明,300字左右。
3.假設你所在的B市政府準備在全市市民中大力宣傳低碳生活理念。請以B市政府工作人員的身份,草擬一份《低碳生活倡議書》。(30分)
要求:(1)對有關倡議內容的要點進行提綱挈領地陳述;
(2)體現政府精神,使市民關心低碳經濟、踐行低碳生活的理念;
(3)通俗易懂,不超過400字。
4.結合給定資料中的具體事例,以“走近低碳城市生活”為題目,自選角度,寫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中心明確,事實與觀點緊密結合;
(2)語言暢達,條理清楚;
(3)不少于800字。
參考答案:請參考解析
解析:所謂低碳經濟,是指在可持續發展理念指導下,通過技術創新、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多種手段,盡可能地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到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一種經濟發展形態。
隨著我國經濟規模的不斷增長,化石能源等常規能源的使用造成的環境問題及后果不斷地為人們所認識。發展低碳經濟、進行低碳生活已引起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低碳經濟發展”和“低碳生活”也成了公務員考試的熱點。
發展低碳經濟,既承擔了環境保護責任,完成了國家節能降耗的要求,也有利于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提高能源利用效益,促進新興工業發展,建設生態文明。發展低碳經濟是摒棄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約的發展模式的現實途徑,是實現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保護雙贏的必然選擇。
面對日趨強化的資源環境約束,必須增強危機意識,樹立綠色、低碳發展理念,以節能減排為重點,健全激勵與約束機制,加快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模式,增強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提高生態文明水平。
為推進低碳經濟健康快速發展,國務院出臺了發展低碳經濟的政策。
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綜合運用調整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節約能源和提高能效、增加森林碳匯等多種手段,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強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嚴格用能管理,加快制定能源發展規劃,明確總量控制目標和分解落實機制。推進植樹造林,新增森林面積1 250萬公頃。加快低碳技術研發應用,控制工業、建筑、交通和農業等領域溫室氣體排放。探索建立低碳產品標準、標志和認證制度,建立完善溫室氣體排放統計核算制度,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場。推進低碳試點示范。
廣泛開展國際合作。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積極參與國際談判,推動建立公平合理的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制度。加強氣候變化領域國際交流和戰略政策對話,在科學研究、技術研發和能力建設等方面開展務實合作,推動建立資金、技術轉讓國際合作平臺和管理制度。為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提供支持和幫助。
加強資源節約和管理
落實節約優先戰略,全面實行資源利用總量控制、供需雙向調節、差別化管理,大幅度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提升各類資源保障程度。
大力推進節能降耗。抑制高耗能產業過快增長,突出抓好工業、建筑、交通、公共機構等領域節能,加強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管理。強化節能目標責任考核,健全獎懲制度。完善節能法規和標準,制訂完善并嚴格執行主要耗能產品能耗限額和產品能效標準,加強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健全節能市場化機制,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電力需求側管理,完善能效標識、節能產品認證和節能產品政府強制采購制度。推廣先進節能技術和產品。加強節能能力建設。開展萬家企業節能低碳行動,深入推進節能減排全民行動。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按照減量化、再利用潰源化的原則,減量化優先,以提高資源產出效率為目標,推進生產、流通、消費各環節循環經濟發展,加快構建覆蓋全社會的資源循環利用體系。
推行循環型生產方式。加快推行清潔生產,在農業、工業、建筑、商貿服務等重點領域推進清潔生產示范,從源頭和全過程控制污染物產生和排放,降低資源消耗。加強共伴生礦產及尾礦綜合利用,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推進大宗工業固體廢物和建筑、道路廢棄物以及農林廢物資源化利用。按照循環經濟要求規劃、建設和改造各類產業園區,實現土地集約利用、廢物交換利用、能量梯級利用、廢水循環利用和污染物集中處理。推動產業循環式組合,構筑鏈接循環的產業體系。
健全資源循環利用回收體系。完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加快建設城市社區和鄉村回收站點、分揀中心、集散市場“三位一體”的回收網絡,推進再生資源規模化利用。加快完善再制造舊件回收體系,推進再制造產業發展。建立健全垃圾分類回收制度,完善分類回收、密閉運輸、集中處理體系,推進餐廚廢棄物等垃圾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
推廣綠色消費模式。倡導文明、節約、綠色、低碳消費理念,推動形成與我國國情相適應的綠色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鼓勵消費者購買使用節能節水產品、節能環保型汽車和節能省地型住宅,減少使用一次性用品,限制過度包裝,抑制不合理消費。推行政府綠色采購,逐步提高節能節水產品和再生利用產品比重。
強化政策和技術支撐。加強規劃指導、財稅金融等政策支持,完善法律法規和標準,實行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制訂循環經濟技術和產品名錄,建立再生產品標志制度,建立完善循環經濟統計評價制度。開發應用源頭減量、循環利用、再制造、零排放和產業鏈接技術,推廣循環經濟典型模式。深入推進國家循環經濟示范,組織實施循環經濟“十百千示范”行動。
低碳經濟與低碳生活已引起了國家和全社會的高度重視,國家為推動低碳經濟的發展,出臺了許多政策,也是申論考試的熱點話題。
分析給定資料可知:資料3屬于問題材料;資料1和資料4介紹了發展低碳經濟的一些措施,資料2、資料5和資料6介紹的是如何進行低碳生活,與資料7都屬于對策材料,因此,考生要根據題目要求,有選擇地進行資料重點閱讀。
【資料1】資料說明了低碳經濟的實質和核心內容。制定新能源行業的振興規劃、相關企業需要承擔相應的碳排放責任,原有的產業鏈“低碳化”,新興的產業鏈加快形成和發展,最終實現產業結構的轉型。
【資料2】2008年初,原建設部與世界自然基金會以上海和保定兩市為試點聯合推出低碳城市以后,低碳城市建設開始風行,上海開始探索利用下水道資源,生物能源也進入研究,另外,電動轎車等新興產品也將上市。
【資料3】一些市民乃至政府部門官員對實現低碳生活還普遍存有一些疑惑,專家從全面實現低碳生活與保持或提高市民生活水平之間的關系,正確分析了低碳生活的實質和實現過程。
【資料4】資料以F市的低碳發展之路探索為例,從建筑節能減排為主實現低碳經濟,建立風電產業“綠風口”,F市以“太陽能之城”為載體,實現低碳經濟。
【資料5】資料主要探討了什么才是真正的低碳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從哪些方面來實現低碳。在日常生活中首選自然、環保、健康的方式來戒除不良嗜好,養成良好的低碳生活習慣。
【資料6】資料從幾個不同身份的人們的口中描述了人們對“低碳生活,,的理解,說明了只有改變原有的生活觀念,持之以恒,在全社會培養一種低碳的生活氛圍,才能更順利地實現全民低碳。
【資料7】介紹了建設生態文明與發展低碳經濟的關系,二者在核心價值、策略手段、核心理念方面都具有一致性,而生態文明建設能夠助推低碳經濟轉型,低碳經濟又能反作用于生態文明,最終實現二者的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