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給定材料 |
第 4 頁:參考答案 |
參考答案
1.給定資料4中提到,F市正以建設“太陽能之城”為載體,努力做好低碳經濟的“加減法”。請結合資料內容,對“加減法”的實質進行闡釋。(10分)
要求:準確、簡明。不超過100字。
【解題指導】
首先要明確在資料4中努力做好低碳經濟的“加減法”的具體表現是建設“太陽能之城”,一方面節能減排,一方面增加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投入,這是一加一減的主要含義。
【參考答案】
F市投入資金來建立“太陽能城”,確立了以“新能源和能源設備產業’’為突破口、打造新能源產業基地的發展目標,通過新型能源的投入使用實現節能減排,收獲低碳經濟的利潤,是“加減法”的實質意義。(99字)
2.請根據給定資料2的有關內容,談談如何在城市發展低碳經濟、過低碳生活?(20分)
要求:(1)準確全面,切實可行;
(2)條理清楚,表達簡明,300字左右。
【解題指導】
這是一道典型的對策類型題,考生要首先提取資料2的主要信息,集中概括資料中表現城市發展低碳經濟、過低碳生活等方面的內容。
【參考答案】
一要建立應對氣候變化的法律法規,形成低碳發展的長效機制。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是關鍵,增加應對氣候變化的法律條款,應加強管理能力建設,提高各級政府、企業及公眾適應和減緩氣候變化的能力。
二要建設低碳城市和基礎設施,為我國未來的低碳發展創造條件。將低碳理念引入設計規范,合理規劃城市功能區布局。 ’
三要加強國際合作,形成低碳研發技術體系。走低碳發展道路,技術創新是核心。引進、消化、吸收先進技術,使我國重點行業、重點領域的低碳技術、設備和產品達到國際先進乃至領先水平。
四要加大宣傳低碳生活理念,營造低碳生活氛圍,倡導全民綠色出行、低碳消費,從制度上鼓勵全民轉變生活習慣,在不影響日常生活質量的同時有效降低碳排放量。(300字)
3.假設你所在的B市政府準備在全市市民中大力宣傳低碳生活理念。請以B市政府工作人員的身份,草擬一份《低碳生活倡議書》。(30分)
要求:(1)對有關倡議內容的要點進行提綱挈領地陳述;
(2)體現政府精神,使市民關心低碳經濟、踐行低碳生活的理念;
(3)通俗易懂,不超過400字。
【解題指導】
題干要求寫一份倡議書。這是一個典型的公文寫作類型題,考生要理解倡議書的內容和意義,從環境現狀開始說明倡導低碳生活的重要意義,然后從小處入手提出建議,給公眾提出如何在生活中實踐低碳的方法和措施。
【參考答案】
《低碳生活倡議書》
尊敬的各位市民:
你們好!
近年,全球氣候環境日益惡化,嚴重威脅著全人類的健康與生命。氣候變化是如今全球面臨的重大挑戰,遏制氣候變暖,拯救地球家園,是全人類共同的使命。我們每個市民也應當責無旁貸地行動起來!
首先,我們要有低碳生活的意識,并積極主動向社會、向身邊的人大力宣揚低碳的重要性,以便影響和帶動更多的人加入到低碳生活中來。
其次,我們要參與到低碳生活中來,從個人做起:杜絕使用一次性制品,減少垃圾產生;盡量一物多用,節約使用不可再生能源,合理應用可再生能源;倡導綠色消費,綠色出行。
最后,我們要推動低碳生活的前進,把低碳生活知識、綠色消費習慣和生態文化帶進社區、帶進企業、帶進家庭,形成個人帶動家庭、家庭推動社會、人人參與低碳生活的良好格局,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趕快行動,加入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吧!
B市政府
×年×月×日
(374字)
4.結合給定資料中的具體事例,以“走近低碳城市生活’’為題目,自選角度,寫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中心明確,事實與觀點緊密結合;
(2)語言暢達,條理清楚;
(3)不少于800字。
【解題指導】
申論文章寫作,鍛煉考生寫作思維,首先要從如何安排結構開始,結構是整個文章的框架、軀體,有它才能支撐整個文章。一篇有邏輯的文章,結構上也要清晰明了,層次鮮明。眾所周知,行文的結構可以分總一分一總、總一分等形式,這些考生在練習時可以根據自己的寫作需要靈活掌握;在文章內容安排上也要邏輯分明,結構妥當。
【參考范文】
如何走進低碳城市生活
國家發改委在第二屆“低碳發展·低碳生活”公益影像展上表示,今后5年,我國將適時擴大低碳城市試點的內容和范圍。相對于國家的謹慎規劃,各地卻早已“轟轟烈烈”地拉開了低碳序幕。目前,內地已有至少100個城市提出了打造“低碳城市,,的目標。
低碳城市的內容大體有:發展風電、太陽能等新能源產業以替代傳統產業,提高新能源的綜合利用水平,推進節能減排,倡導市民低碳生活。這4個方面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城市的低碳化,但在具體實施中也出現了不少誤區。
首先,一窩蜂發展所謂的低碳產業,卻因技術創新不夠導致低水平重復建設。其次,有些城市將“低碳”簡單地理解為節能減排,刻意減少高碳行業的比重。事實上,我國仍處于城市化、工業化進程中,還需要許多高碳行業,這些可以通過低碳技術進行改造,但不能完全摒棄。第三,有的城市倡導市民綠色出行、低碳消費,卻不從制度上營造鼓勵的氛圍。第四,低碳發展的背后往往是高碳支撐。有時為了發展某低碳能源或技術,卻導致更多的資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燒著高碳的煤,生產低碳的節能燈”,就是這種現象的鮮明寫照。
“低碳熱情”離不開科學態度,低碳城市要變為現實,還需要理念的徹底轉變和行動的扎實跟進。真正的“低碳之路”要先理清最基本的思路。解決“低碳難題”,創新才是長久之計。
首先,要端正態度,正確認識低碳化城市的真正含義。低碳社會生活并不是說要公眾降低自己的日常生活質量,而是說要通過技術革新、倡導節約來避免不必要的資源浪費從而保證資源利用最大化。
其次,通過技術創新,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產能,促進企業結構調整,從粗放型、高耗能型向集約型、低碳型企業發展。
再次,政府部門要積極推行政策創新,對低碳化運營的企業單位給予適當政策支持和財政補貼,還要大力抓好監管工作,避免一些地方口號與行動脫節、低碳經濟建設缺乏系統性等問題,切實保證我國低碳社會建設工作穩步前行。
此外,還應積極倡導低碳綠色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在更廣的范圍內推廣低碳理念,使每個人都從身邊的細節做起,從改變自己的“高碳生活’’開始,為共同推進低碳經濟的發展作出貢獻。(88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