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給定材料 |
第 4 頁:參考答案 |
5.目前。很多地方都在辦文博會,雖然各有特色,但是中華文化促進會常務副主席王石認為.與百姓最親密接觸、最“接地氣”的文博會是在合肥。
我關注了合肥舉辦的六屆文博會,變化很大。前幾屆的展出內容主要是文化紀念品,現在已經涉及到文化產業各個領域的展覽。”中華文化促進會常務副主席王石說,尤其是合肥文博會每次展覽都有很多可讓老百姓購買的產品,這對促進老百姓參與到文博會是一種很有效的辦法。
王石還透露。安徽省現共有91個節慶活動,省政府有想法從中挑選十個節慶,作為全省重點節慶來推廣,“合肥文博會很有希望”。
除了文博會,合肥還有中國龍蝦節、摘桃節,并且中國龍蝦節已經排到全國節慶前50強。但王石說.這些純屬于經濟類型的節慶,可能更看重經濟價值,以促進產品的銷售為主,好的節慶需要更多地注入文化內容。
在談到合肥現有節慶的舉辦狀況時,合肥中華文化促進會秘書長石璐認為尚有“短板”。她扳起指頭數起來,除了文博會,合肥主要的大型節慶是新春城隍廟廟會、合唱節等極少數的群眾活動,而且這些活動與其他地方的比起來并無太大差別。
“合肥辦的節慶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沒有特色,沒有好的題材。”石璐列舉了西安城墻馬拉松賽、魯班節、lⅡIBl自貢燈會、寧海縣的徐霞客開游節等極具地域特色的地方節慶。她說,合肥的節慶缺少豐富的文化歷史資源做支撐,對現有的歷史資源挖掘不夠。
節慶組織需要反思改革開放后節慶舉辦中出現的問題 “一個是太多太濫,另外就是鋪張浪費。”王石說,全國很多地方現在辦節慶喜歡搞效仿,節慶不僅缺少特色,甚至出現嚴重的雷同,一搞節慶就“砸錢”,一個極具歷史韻味的節慶也要請明星來開演唱會,將節慶當成形象工程。
“更奇怪的是,現在地方辦節慶明明是文化內容的,主辦政府卻每次都要在節慶中搞簽約、搞招商引資。,,王石說,這種借群眾節慶搞經濟招商的行為,已經讓群眾節慶舉辦方向偏離了文化價值。
王石提到了西安的老子文化節,每到節慶這一天,七八十萬的群眾來參加,不用政府任何動員.這在當地已成為一個風俗。“一個節慶受老百姓歡迎,不需要政府花錢喊人來,只要節慶的內容好.群眾會很自覺地來‘捧場’,有文化的節慶才有生命力。”
6.瑞士文化產業中最具特色的當屬豐富多彩的節慶文化活動。瑞士節慶活動一年到頭幾乎不問斷.其中既有傳統的復古節慶,也有現代音樂游行。這些活動吸引了大批民眾和游客參加,形成了相當規模的“節慶經濟”,成為瑞士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柱、
瑞士節慶文化的主要特點是盡可能廣泛地面向民眾,吸引瑞士甚至周邊國家的大批觀眾和游客積極參與。瑞士國家雖小,但舉辦的節慶活動動輒吸引數十萬甚至上百萬人,大大超過舉辦地人口。
一年一度的“日內瓦節,,吸引的游客保持在200萬人左右,歐洲規模第二大的電子音樂街頭游行——“蘇黎世街頭音樂游行”參加者達80萬,歐洲最大的露天搖滾音樂節之一“尼翁帕里奧搖滾音樂節”觀眾達到數十萬。
瑞士節慶文化的另一特點是內容豐富。有四年一度的薩永古鎮“中世紀節”、一年一度的13內瓦“登城節”等再現古代生活的復古節慶,有沃韋街頭藝術節、日內瓦音樂節等街頭表演。還有納沙泰爾葡萄節游行、夏末奶牛下山、冬季洋蔥上市等生產生活節慶。此外,還有阿爾卑斯長號、牛鈴、小手風琴、“約德爾”演唱等傳統民族音樂、樂器表演比賽節慶。
瑞士節慶文化活動主要由各地政府、旅游局、行會、協會舉辦,很多都得到了在瑞士的著名國際企業的贊助。
豐富多彩的節慶活動,加上每年上萬場的國際會議以及日內瓦汽車展、巴塞爾藝術展、巴塞爾鐘表展等世界著名會展,引來大批外國游客。瑞士日內瓦、蘇黎世、巴塞爾等主要城市的酒店入住率很高,與這些活動密切相關。
由日內瓦市政府和旅游局舉辦的“13內瓦節”,每年8月舉辦11天。“日內瓦節”的主要內容是在萊蒙湖西端日內瓦市區的U形湖畔設立“嘉年華”式游樂場,舉辦露天音樂會、焰火晚會、酒吧招待托盤快走比賽、無機動車日等活動,此外還設置旅游紀念品商亭,并有各國風味小吃。“日內瓦節”每年能夠吸引游客200多萬名,為13內瓦旅游服務業贏利超過1億瑞士法郎。
據“日內瓦節”主辦方統計,每晚到“嘉年華”游玩的游客達8000人,日內瓦市酒店因而常常爆滿。“日內瓦節”期間,13內瓦出售手表、巧克力等商品的商店迎來可以與圣誕節媲美的銷售旺季,營業額甚至比平時增加4倍。
日內瓦市負責文化的官員稱,舉辦“日內瓦節”的目的一方面是活躍大眾文化生活.另一方面是促進旅游經濟發展,也就是以文化、節慶拉動經濟。
瑞士眾多的節慶文化活動,除了促進旅游經濟發展之外,也為瑞士文化的傳播與傳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瑞士各地音樂節演奏者許多是業余愛好者,每年8月在13內瓦普雷尼一尚貝茲鎮舉行的“阿爾卑斯節”是規模較小的音樂節,游客觀眾不足千人,但登臺演奏的阿爾卑斯長號、瑞士小手風琴、表演的山歌“約德爾”,還有臺下響起的牛鈴,濃縮了瑞士傳統民間音樂的精華。
記者在一次“阿爾卑斯節”上看到,演唱瑞士山歌“約德爾”的都是業余愛好者.他們每周合練一次,經常到各地演唱。
“約德爾”是瑞士阿爾卑斯山區的一種特殊唱法,山里牧民用長號和喊聲呼喚他們的牛羊.也用歌聲向山間的親朋傳遞情意,千百年來深受瑞士人的喜愛。瑞士聯邦“約德爾聯盟”已有百年歷史,“約德爾節”每3年舉辦一次。
2009年的“約德爾節”參加者達36萬,演唱者1.2萬。民眾的積極參與是瑞士傳統民族音樂世代傳承的主要原因。
據當地觀眾介紹,瑞士傳統民間音樂演奏、演唱者都是業余愛好者,國家沒有專門的演出團隊。在“阿爾卑斯節”現場,瑞士民間音樂協會設置攤位介紹協會工作、招收會員。協會全靠會費運行,每4年舉辦一次瑞士聯邦民間音樂節,定期向會員通報瑞士各地傳統民族音樂節慶活動,資助青少年業余愛好者學習傳統民族音樂。
瑞士節慶文化的另一個重要特點是民眾的參與度非常高,許多活動甚至是全民出動。位于阿爾卑斯山谷的古鎮薩永保存完好,2011年9月中旬舉行了四年一度的薩永“中世紀節”。全鎮居民用麻布、蘆葦、草席遮蓋路牌、水管、門牌等現代標志,盡可能恢復小鎮中世紀的原貌。小鎮居民與來自瑞士和歐洲其他國家的近500名藝術家、群眾“演員”身著中世紀服裝,再現古鎮生活,觀眾買票進入古鎮參觀游覽。
日內瓦每年12月舉行的“登城節”,紀念l602年12月11日抵抗入侵、為捍衛獨立而進行的殊死戰斗。在3天節日期間,漫步在日內瓦老城,仿佛置身于l7世紀初的歐洲古城。身著古裝的男女老少.扮成l7世紀初社會各階層的人。有的在老城狹窄的街道上叫賣登城紀念飾條和紀念章,有的擺設攤位供應著名的“登城湯”,還有的組成軍鼓隊、短笛隊、長矛隊和火槍隊.踩著鼓點圍著市政府、教堂等當年的戰場行進。熱鬧的“登城節”呈現給各國游客的是以日內瓦老城為舞臺的歷史劇.也是給日內瓦市民重上一堂生動的國民教育課,提醒市民珍惜經過同仇敵愾、殊死戰斗保住的自由。
除大眾化的“狂歡”之外,蘇黎世、日內瓦等城市著名的交響樂團在全國各地巡回舉辦音樂會,每場都能吸引很多熱愛高雅藝術的觀眾。
瑞士城市無論大小,都經常舉辦音樂會、展覽、民俗節慶、大眾運動比賽等活動.為人們提供了“足不出城”的休閑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