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事項
1.申論考試與傳統的作文考試不同,是分析駕馭材料的能力與表達能力并重的考試。
2.作答參考時限:150分鐘。
3.仔細閱讀給定的資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在答題紙指定位置。
4.答題時請認準題號,避免答錯位置影響考試成績。
5.作答時必須使用黑色鋼筆或簽字筆,在答題紙有效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的作答無效。
二、給定材料
1. 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28日在中南海紫光閣會見世界銀行行長,就深化中國與世行合作等交換了意見。
李克強指出,中國已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但發展還很不平衡,尤其是城鄉差距量大面廣,差距就是潛力,未來幾十年最大的發展潛力在城鎮化。我們推進城鎮化,是要走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的路子,要保證糧食安全,中國的糧食要立足自身,不可能靠世界市場解決,要更加注重綠色發展,加強環保節能,還要深化改革,加強社會建設,推進完善基本公共服務等。這些都需要國際視野和世界經驗,這有利于我們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中方愿與世行就城鎮化開展聯合研究,吸收大學、研究機構一起參與,做成雙方合作的“旗艦”項目。13億人的現代化和近10億人的城鎮化,在人類歷史上是沒有的,中國這條路走好了,不僅造福中國人民,對世界也是貢獻。
2. 有專家高談,“城鎮化是中國進一步工業化、產業化相伴的產物,是改革的結果,城鎮化意味著投資、消費的擴張,是新一輪改革的抓手!庇忻襟w近日報道,“城鎮化規劃正在制定中,并有望在年內出臺,將直面戶籍改革問題”。
2013年,新型城鎮化破題之年,新一屆政府如何規劃城鎮化道路,為世人所關心。近年來,一些地方政府舉債投資、人工造城,快速提升城鎮化率的同時,不但造成土地價格高企、社會成本高昂、債務風險高懸的“三高”現象,而且多地出現房地產入住率過低、入城農民待遇過低、被征農村土地補償過低的“三低”現象。如何在城鎮化推進中降“三高”提“三低”,既需要城鎮化頂層設計,也要求地方政府真正做到以人為核心實現城鎮化。
搞戶籍改革就是尊重“人”。由于戶籍制度的阻礙,進入城市生活的農民工不能享受同市民一樣的社會保障、教育、住房等社會資源,形成了制度上的不平等
“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以發展服務業、創新驅動、淘汰落后產能等為抓手,加大結構調整力度!7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廣西主持召開部分省區經濟形勢座談會并作重要講話時這樣形容新一輪城鎮化。
毫無疑問,以人為核心是本輪城鎮化的特點。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城鎮化率達到52.57%,與世界平均水平大體相當。但是,這一城鎮化成績的背后卻伴隨著“城市病”。其中一大核心問題便是“人”的城市化。
“在多年的城鎮化進程中,幾億農民走出土地,成為城市建設中不可或缺的主力軍。這些人雖然走進城市,卻并沒有真正融入城市。”南京大學某教授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伴隨著經濟的發展與時代進步,這一矛盾越發明顯。一方面,新一代農民工在思想意識上更加青睞于城市生活,另一方面“候鳥式”的遷徙已經不再適應新的經濟形勢,大量的農民工選擇了在城市扎根,將家庭帶到城市。
“但由于戶籍制度的阻礙,進入城市生活的農民工不能享受同市民一樣的社會保障,教育,住房等社會資源,形成了制度上的不平等!痹摻淌谡J為,這顯然是不利于社會穩定與城市發展,更不符合中國建設小康社會的發展目標,因此,改革戶籍制度的必要性愈加凸顯。
他認為,“人”的城鎮化,大量的農村人口進入城市,轉化為城鎮人口,一方面有利于實現社會公平,共同享受社會資源與經濟發展帶來的福利。另一方面,有利于農村的土地流轉,提高土地集約化程度,促進農業現代化的發展,使農村與城市的發展更加協調。
國家發改委負責人在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所作的報告中也透露,戶籍改革成為報告的最大“亮點”。報告稱,要全面放開小城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放開中等城市落戶限制,逐步放寬大城市落戶條件,合理設定特大城市落戶條件,逐步把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轉為城鎮居民。報告還表示,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努力實現義務教育、就業服務、社會保障、基本醫療、保障性住房等覆蓋城鎮常住人口。
3.不唱“空城”計就是尊重GDP。城鎮化建立在工業化之上,沒有工業化的基礎,不尊重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盲目城鎮化,只會造出更多的“空城”
上一輪城鎮化的一大“病癥”是“造城運動”帶來的空城運動,最近美國曝光的中國“鬼城”便是一記警鐘。據悉,美國是通過商業內幕網站的衛星圖片展示了一些他們所認為的中國“鬼城”:整座城市街道空空蕩蕩,政府大樓宏偉壯觀,有些城市甚至建在完全不適合人居住的不毛之地!斑@種現象的實質問題是城鎮化和產業化的關系問題。”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產業改革與企業發展委員會常務副會長廖明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城市發展不僅僅是一個“造城運動”,沒有產業,沒有人口就成了“空城”、“鬼城”。
“不能為了城鎮化而城鎮化,城鎮化的發展要遵循客觀經濟規律。”上海交通大學城市與區域經濟研究所專家稱,城鎮化建立在工業化之上,沒有工業化的基礎,不尊重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盲目城鎮化,只會造出更多的“空城”。顯然,這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城鎮化。
專家認為,城鎮化一定要注意與產業分工的協調性。“在新一輪城鎮化中,一定要切記城鎮化不可能空殼化,必須要有經濟基礎與產業基礎!
對于城鎮化發展模式,他建議,“今后城鎮化的發展,要形成合理的大、中、小城市結構,優勢互補!眳^域中心的超級城市仍然是重點關注的對象。同時,在關注大城市發展的同時,重視小城市的發展。在三級的城市體系下,形成合理的產業分工。大到區域性的中心城市,小到遠郊鄉鎮,都有自己明確的產業規劃與合理的產業分工,優勢互補,形成大、中、小城市聯系密切,齊頭并進的三級城市發展體系。
復旦大學環境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則表示∶新型城鎮化強調有質量的城鎮化,其目的是實現收入翻番,核心是從土地城鎮化向人口城鎮化過渡,理念是“集約、智能、綠色和低碳”,抓手是農業轉移人口的城鎮化,支撐是農業現代化,手段是圍繞市場機制深化改革,前提是工業化,而約束則是“美麗中國”。
“人口城鎮化必然對資源環境造成擠壓,一方面,城鎮將吸納更多的資源與環境容量;另一方面,推進人口城鎮化后,農村地區也將因此而提高平均的社會福利水平,從而加大‘人地’矛盾!彼硎荆虼,環境承載力是城鎮化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4.在城鎮化過程中如何高效利用土地、合理進行空間開發一直是各方關注的焦點。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中心研究員甲昨天向大智慧通訊社透露,很多已批開發區并不成功,在新型城鎮化過程中,土地制度的方向將強調對現有城鄉建設用地的存量用地進行優化和挖掘。
甲對大智慧表示,不能一味地新增用地,很多已經批復的開發區并不成功,這些地都沒有很好的用起來。因此對以前不合理利用、低效利用的土地,就要進行整治、盤活,使土地流動起來,這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也是新型城鎮化在土地利用方面的一個趨勢。
“要在城市的很多未利用好的土地形成一個市場,將城市已有的建設用地充分地利用起來。同時,一些廢棄的土地應該納入到土地整治的范圍內,讓它恢復成農地或者建設用地!奔讖娬{。
土地是城鎮化的關鍵要素之一。國土資源部胡某此前表示,我國國土開發利用中存在集聚不足的問題,土地城鎮化與人口城鎮化速度相差較大,城市用地增長彈性系數已超過合理閾值。因此,應制定“用地極限”規劃,對城鎮化規模進行設定,并加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