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給定材料 |
第 4 頁:參考答案 |
1.本試卷由給定資料與作答要求兩部分構成?荚嚂r限為150分鐘。其中,閱讀給定資料參考時限為40分鐘,作答參考時限為110分鐘。滿分100分。
2.請在答題卡上指定的位置填寫自己的姓名、報考部門,填涂準考證號。
考生應在答題卡指定的位置作答,未在指定位置作答的,不得分。
3.監考人員宣布考試結束時,考生應該立即停止作答,將試卷、答題卡和草稿紙都留在桌上,待監考人員允許離開后,方可離開。
1、1.牡丹節、玫瑰節、桃花節、梨花節、蘋果節、西瓜節……近年來,各地舉辦的節慶活動數不勝數,相似之處是均冠以“文化”的名號。開幕式要隆重,剪彩領導的級別要高,文藝表演最好有大明星。之后再搭配一些商貿簽約合同……轟轟烈烈、熱熱鬧鬧,多請一些媒體記者造勢?梢哉f,很多參加過文化節慶活動的人都有這樣的體會。不管如何巧立名目,各地借“文化”旗號打造的節慶活動。內容都是千篇一律,個中緣由值得深思。
某地一位曾組織過文化節慶活動的官員透露,說是文化節,其實。了慶的內容與文化確實關系不大!拔幕皇莻‘噱頭’,掛上這個名號會比較時髦。”這位官員表示,盡管當地對于活動舉辦也有爭議,但出于經濟發展的需要,當地并沒有取消文化節慶的意思。
如果說文化節慶上的商貿簽約與文化不太“沾邊”,各地舉辦的文七論壇可謂煞費苦心。一位業內人士曾說.“論壇”不僅會讓文化節看上去顯得更加“有文化”.而且背后還有一本經濟賬——舉辦論壇成本相對較低。
地方政府熱衷舉辦文化論壇的目的通常有兩個,一是通過論壇可以使專家學者對當地傳統文化的保護建言獻策,二是以論壇為由頭,可以吸引客商到當地投資。
有專家認為,由于來的學者都是由當地政府邀請的,即使發現了問題,也往往會在發言中將真實的想法隱藏,而說一些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套話”,結果是催生一些到處“走穴”的“學術明星”。
2.中華民族有5000年的文明歷史,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對文化資源的合理開發,有利于提升民族創造力,增強國家文化水平,節慶活動恰好為文化資源產業化開發提供了一個平臺。
從運作模式來看,當前各地一些文化節慶活動尚未擺脫“官辦”模式的束縛。政府在節慶中唱“獨角戲”,一方面,會造成財政的壓力和資金的浪費,另一方麗,由于政府在節慶活動運作上專業性不足,往往導致節慶效果不夠理想。
目前全國各地的節慶活動,主要有三種模式:政府主辦,政府主辦、企業承辦,企業主辦。由于節慶活動需要多方面協調,政府主導有一定的合理性。著名經濟學家王玨認為,“政府辦節、公司經營、社會參與”應當成為今后節慶活動的主要模式。
節慶活動從設計、策劃、組織、運作,到人力、物力、財力,都要贏得民間資源特別是民間人才和民間資金的積極投入和聚集。只有完全市場化的運作,才能提高節慶活動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有專家指出,在文化辦節方面,政府的當務之急是要積極轉變觀念,“有所為、有所不為”,將工作重心放在對節慶活動提供宏觀指導,制定行業標準,加強對安全、環保、秩序、質量等方面的管制上。
3.文化節最早出現時有個時髦的說法,叫文化搭臺、經濟唱戲。隨著社會的發展,文化本身的地位日益重要,于是,文化搭臺、文化唱戲,純粹展示文化,又成為一些文化節的主旨。時至今日,有些文化節由政府或企業出資,目的就是打造文化名片,展示中外藝術精品,為市民提供精神食糧,公益性占重要位置,不大追求經濟效益;有的卸是盲目跟從辦節風,互相攀比,效仿別人。
在某些地方的領導看來,當地如果沒有節慶,似乎就是文化“沒底氣”,更是經濟“沒活力”。于是,從繁華的都市到偏遠的鄉村、山溝,常常能見到一些不知名的節慶,而且不乏雷同,卻要比個高下。
專家指出,正是由于沒有或不重視培育節慶底蘊,一些人造文化節慶只能靠各種論壇、博覽會、招商會、展銷會“充門面”,規模小、檔次低,沒有產生應有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還極大地浪費了各種社會資源。進一步反思,不少文化節慶由于缺少挖掘文化和精神內涵,過于重視經濟效益,已經出現被商業“綁架”的趨勢。
專家表示,節慶活動為一個地方整合和優化文化特色資源、發展獨具魅力的特色文化產業提供了寬廣的舞臺。
倘若在辦節前多聽聽民意,增加一些實地考察,加深對本地文化資源的挖掘,文化節慶必將發揮其積極意義。
4.據統計,云南各個地區各個民族由各級政府作為主辦單位的文化旅游節慶活動有146個之多,這還不包括各地群眾自發的節日。除了中國人共同的節假日外,每周平均至少有兩個以上的節慶活動在舉行。過節是人民富裕、民族和諧、社會繁榮的標志。近年來雨后春筍般涌現的節日成為一個地方人文風情的集中體現,也成為一個地方旅游資源、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時機。許多節日正在上升為一個地方的“立體營銷”行為。為地方的宣傳和各項事業的推動打開了一道門。
根據對云南近l00個縣市區文化產業辦的官方調查統計,云南每年文化節慶活動的政府花費都超過2億元,這些節慶活動直接帶動的社會消費超過l00億元,這還不算拉動的潛在投資等,云南大部分的文化節慶活動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
知名節慶活動策劃人岳景明認為,到現在為止,云南文化節慶產業領域的成功代表就是:一瓢水(潑水節)、一把火(火把節)、一場舞(目瑙縱歌節)、一朵花(羅平菜花節)、一捧“泥”(摸你黑狂歡節)。
潑水節和火把節的影響力毋庸置疑,有很多游客甚至海外游客不遠萬里而來就為參加這兩個節慶活動,這足以說明它們的成功。羅平的油菜花節成功地推動當地菜花產業發展、帶動當地經濟、旅游跨越發展也是人所共知,云南人幾乎提起菜花就想到羅平,這種標簽式的植入讓受眾記憶幾乎無法剝離“羅平”和“菜花”。而景頗族的目瑙縱歌是文化節慶活動中少有的文化遺產。影響力正在逐年擴大。
在1998年云南羅平推出“菜花節”時,文化節慶活動在云南還是新鮮事.后來各地政府逐漸發現文化節慶活動對于展示地方文化、推動地方旅游事業發展是一次綜合性的營銷活動,文化節慶活動承載著政府公關、市場宣傳、招商引資等使命,對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于是乎,各地政府紛紛拿出各自文化法寶,別出心裁地打造出了各類節慶活動。
當“過節”不再是人們約定俗成的文明傳承而成了一個產業.成了一個營銷活動的時候。必然有一些節慶活動經不起市場的推敲,遲早會湮滅。
在云南這塊神奇的土地上,幾乎每個縣都可以提出一兩個有差異化的節慶活動,于是云南文化節慶活動仍在不斷涌現和發展。但并不是所有的節慶活動都值得辦,不是所有的節慶活動都能走向未來.沒有正確規劃的節慶活動只會是勞民傷財。云南的眾多文化節慶活動只有理清思路,方能闊步前行。
在民俗文化基礎上創造或者推廣起來的文化節慶活動首先是一個營銷活動。是一個城市或者地方的營銷利器。一個地方,也可以像一個企業那樣用心經營。地方營銷應當突出特點。發現優勢所在,提高競爭力。“地方營銷”發展到今天,已經具備比較明顯的內涵。地方營銷力求將地方視為一個企業,將某地方的各種資源以及所提供的公共產業或者服務以現代市場營銷方式向購買者兜售。
它包括一個地方內產品、企業、品牌、文化氛圍、貿易、環境、投資環境乃至地方形象和人居環境等全方位的營銷。它是通過樹立地方品牌,提高地方綜合競爭力。廣泛吸引更多的可用社會資源。推動地方良性發展,滿足地方人民物質文化生活需求的營銷科學。文化節慶活動絕不是一場自娛自樂的作秀。
節慶活動的命題要有寬廣的視野,有廣泛的受眾面,要抓住時代熱點,如保山某地正計劃推出“黃龍玉文化節”,對于區域性強的文化命題應該易于外來游客參與。
在一個地方區域有影響的節慶,要在整個云南地區做宣傳,在整個云南有影響的節慶,要面對全國市場做宣傳,在國內有影響的節慶,要面向全球做宣傳。辦節慶活動如果不宣傳就沒有價值,宣傳經費至少應該占到總費用的30%以上。
節慶活動能帶給普通大眾什么樣的感受是決定節慶活動生有發展的根本。不能將受眾當做單純的觀眾;應該設置和策劃一些容易讓大眾參與能找到快樂最好還能有文化尋根的互動活動,增強節慶活動的立體參與性。
文化節慶活動可以常常創新,但至少要有一個經典活動貫穿始終.就像春節過了幾千年有些東西是從沒改變的。德國慕尼黑啤酒節舉辦了200每,喝啤酒大賽從來沒有改變過。
只有把地方特色展示出去才是“營銷”,沒有地方特色的演出是惡俗的文化垃圾,不分主題邀請明星演出甚至成為主要內容是讓垃圾更昂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