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給定材料 |
第 3 頁:參考答案 |
(一)答案提示
1.大量在職人員中斷繳納養老保險,直接導致退休后將無法領取養老金,進而失去相應的生活保障。
2.因我國養老制度尚不完善,外來人員、流動人口無法回老家領取養老金或因參保年限不足而無法領取養老金,最終可能導致退休后失去生活來源。
3.部分在職人員萌生以個人存款替代繳納養老保險的念頭,但個人存款存在眾多隱性風險,能否依靠個人存款安度晚年尚未可知。
4.我國民眾普遍依賴國家及企業繳納的養老保險作為養老保障,缺乏個人養老保險參保意識,使其養老問題又缺一道保障。
(二)答案提示
關于嚴格高校自主招生紀律、保證學生入學公平的意見
近年來,我國高校自主招生腐敗現象愈發猖獗,使招生與金錢掛鉤,甚至出現明碼標價的現象,嚴重影響了教育公平,社會影響極壞。
針對上述現象,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徹查現有高校自主招生制度,根據近年來制度實施中產生的問題,對制度進行全面補充及修改,避免在制度上出現漏洞,給個別人留下可乘之機。
二、推行陽光招生理念,堅持公開招生中的有效信息,如考生的學業成績及面試評價、學校的招生計劃及錄取信息等,接受大眾的監督。
三、除了出臺招生負責人廉潔自律的規定以外,也要出臺相應的懲罰措施,給權力戴上枷鎖,從而保證自主招生制度在陽光下運行。
四、建立監督審查小組,負責及時審查高校的自主招生情況,并暢通舉報通道,鼓勵群眾積極監督、依法如實舉報。
以上意見,請領導審閱。
×××
××××年××月××日
(三)參考范文
“天下為公”之感想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是古人對于理想社會的描述。在這樣的社會里,“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這樣的社會,千年之后的今天,我們依然在追求。
今天,當國家的經濟發展取得成就,當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富裕了以后,社會的公平正義成為人們愈發迫切的渴求。社會財富這塊蛋糕做大了怎么分,發展的成果能否惠及全體人民,已經成為每一個中國人關注的焦點。
雖然,早在2004年,我們就將“尊重和保障人權”寫入了憲法,但是依然有勞動者在辛勤勞作的同時還受到旁人的輕視;我們嘗到了取消農業稅的甜頭,卻受制于城鄉二元體制的枷鎖;我們實行了九年免費義務教育制度,但是廣大留守兒童依然要忍受缺少父母關愛的孤獨;我們建立了相對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但是又要面臨養老賬戶虧空和公積金“濟富不濟貧”的窘境。
而更有甚者,金錢和權力的誘惑正引導一些人從“勤勞致富”走向“拼爹”……在這個富麗堂皇的大時代,我們的小日子正在被越來越多的無奈和窘迫所挾持。
現在,是改革的時刻了。“我們將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和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習近平總書記擲地有聲的話語,為我們的社會深化改革標注出“公平正義”的價值導向。
“公平正義”不僅是推進改革的目標,更是改革成功的前提。如果改革的紅利不能惠及廣大群眾,改革如何獲得持續的內生動力?須知,群眾的所求并不多,每個人的一生,從升學到工作,從賺錢到買房,從育兒到養老……看似平凡的每一個環節,都離不開公平正義的保駕護航。
而要實現公平正義,政府首先需要擁有堅定的信念,樹立社會公平正義之風,堅決懲辦以權謀私者,使全體公民享有平等的生存和發展權利;其次,盡快打破“城鄉二元體制”,調整收入分配格局,為每一位社會成員提供創業發展、追求幸福、實現人生價值的同等機會;最后,建立平等的法律制度及社會保障制度,讓每一位社會成員平等地享有權利和履行義務,平等地承擔責任和受到保護。如此,才能使十三億人民過上更幸福、更美好、更有尊嚴的生活。
天下為公,這樣一個樸素而亙古不衰的思想,體現了人們對社會公平正義的渴望。也許古代先賢所預見的那種“大同”社會過于遙遠,我們無法看到,但是,只要我們在不斷改革的道路上堅定信念,共同為“天下為公”的理想不懈努力,發揮每個部門、每個群體、每個人應有的作用,整個社會的公平正義事業就必然會不斷前行,“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也就指日可待。到那時,方“是謂大同”也。
關注"考試吧公務員"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國考報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