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給定資料 |
第 4 頁:參考解析 |
參考解析:
求學方面:
1.考試前,報名資格、流程不明確。
2.考試中,配套設施不完善。缺少交通協助;試卷未與時俱進,閱讀不便;未適當采用電子試卷或人工協作;考試時間未做明確規定。
社會方面:
1.健全者存在語言、神態的不當表現,甚至歧視行為。
2.媒體措辭不當、表達欠妥。
3.交通系統缺少對殘疾人的關注,“殘疾人卡”等措施易傷害殘疾人自尊。
4.缺陷兒童數量大,缺乏對生育醫療預防和殘疾兒童后天康復的關注。
5.農村殘疾人社會保障不健全,設施不完備。
6.法律條文表述不明晰,政策不易落實到位。
就業方面:
1.雇傭方存在偏見。不愿錄用殘疾人;對殘疾人社會保障、福利待遇采取差別對待;缺乏職業道德,誠意合同成為宣傳幌子。
2.殘疾就業者維權能力差。
答案提示
1.企業及監管企業的部門:企業自身要規范企業合同范本。監管部門對模糊合同行為采取處罰措施;設置吸納殘疾人率,達標者可予以獎勵;嚴厲打擊不履行誠意合同者;對在社會保障和薪資待遇等方面實行殘疾人區別對待的企業,進行處罰;完善法律,使殘疾人在求職時和進入崗位后,若受到歧視可依法上訴;監督企業設立心理咨詢處,解決員工心理問題。
2.學校:增加殘疾學生工作技能培訓;提供更多實踐機會;與企業和社會組織結對子,緩解殘疾學生就業難題;開展心理輔導,疏導殘疾學生心理問題;普及法律知識,提高殘疾學生自我保護能力。
3.社會:媒體開展反對歧視殘疾人的宣傳;培養群眾同情心、包容心和愛心,接納、幫助殘疾人。
4.自身:樹立堅強、勇敢、不消極、不自卑的心理,積極面對生活;努力提升自身能力,彌補不足;樹立維權意識,對歧視說“不”。
答案提示
倡議書
社會各界人士:
大家好。5月18 日是第二十四次全國助殘日,今年的主題是“關心幫助殘疾人,實現美好中國夢”。
為呼吁大家關注殘疾人,在全國助殘日到來之際,我國各地舉辦了多種多樣的活動。廣西北流市特殊教育學校舉辦了學生藝術作品展,增進了學生與社會人士的溝通;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舉辦了“集善工程•第二十四次全國助殘日主題活動”,通過圖片展、義賣、募捐和收集捐贈等形式關心幫助殘疾人;長豐供電公司組織員工到殘疾人家中檢查電路、更換設備;新華道殘聯通過板報、電子屏幕宣傳和“四送”活動,提高居民認識水平,為殘疾人提供便利服務,助殘疾人結交朋友。
2013年,我國在殘疾人康復工作、健全殘疾人教育保障機制、就業、扶貧開發、無障礙建設改造方面取得明顯進展,但殘疾人的保護幫助之路還很漫長。我國現有殘疾人約8500萬人,可以說我們每個人生活中都會遇到殘疾人,他們是我們的親人、朋友,需要每個人的關愛。
因此,我會發出倡議:學校自覺提升殘障學生就業能力和實踐能力,關注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企業在招聘和工作中,拒絕歧視或差別對待殘疾員工;媒體要積極引導群眾,宣揚關心關愛殘疾人的思想風潮;每個社會成員,都應積極幫助殘疾人,用愛心和關心對待他們!
××市殘疾人聯合會
××××年××月××日
參考范文
為殘疾人撐起一片天
貝多芬雖然聽不到聲音,卻創造出了震撼人心的命運交響曲;霍金雖然一生與輪椅為伴,卻得到“宇宙之王”的贊譽;海倫•凱勒雖然失去了視力和聽力,卻寫出了世界聞名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殘疾不可怕,有殘缺的圓環才能在生活的坎坷中,更加執著和穩定地停留在自己感興趣的地方。
但殘疾又是可怕的。微低的頭,閃躲的目光,或許還有微駝的背,衣衫經常老舊卻整潔……是許多常人談及殘疾人時心中的印象。
是什么造就了眾多殘疾人的自卑心理?我認為最主要的是目光。旁人有色眼鏡下不友善的目光造成了很多殘疾人內心的陰影。我為什么和別人不一樣?為什么同學會嘲笑我?
為什么路人奇異地盯著我?我們條件相同,為什么單位只沒有錄取我?為什么我的福利待遇和其他人不同?為什么發紅包總是沒有我的……這一個個問號,使部分殘疾人形成了自卑的心理。
眾生皆平等。殘疾人同常人一樣,有友情、親情和愛情,有朋友、家人和伴侶;他們同常人一樣為社會發展作出了自己的貢獻。因此,我們應盡每人所能,為殘疾人撐起一片天空。
政府是國家政策的制定者,保護殘疾人是政府的職責。針對目前殘疾人法律中,存在內容不足、不清晰、未量化的現象,修改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適當加入懲處制度,以確保殘疾人保護法的執行力;針對求學、就業的殘疾人士,適時推出引導、保護政策,確保殘疾人權益。
企業是經濟發展的細胞,保護殘疾人是企業的義務。招聘時,以平常心對待殘疾人,以容和關心代替冷漠和躲避;工作中,平等對待每一位員工,牢記每一位員工都在自己的崗位盡自己所能創造了價值;生活上,給予殘疾人更多的關注,不僅在于對其身體的關注,更在于其心靈的關愛。
媒體是社會的眼睛,保護殘疾人是媒體的道德。因為媒體傳播具有廣泛性和巨大影響.所以媒體在傳播中更應秉持謹言慎行的精神。尤其在宣揚保護弱勢群體,比如殘疾人方面關系弱勢群體的事件中,應引導群眾正面關注和處理。
學校是精神的搖籃,保護殘疾人是學校的任務。學校作為輔助學生成才和塑造個性的幫手在身心兩方面關注殘疾學生。除了增加其工作技能外,更要培養其自尊、自信心,塑造完整人格只有每個人都以愛心對待殘疾人,才能為殘疾人撐起一片美好的生活天空!
關注"考試吧公務員"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公務員報名、真題答案、備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