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給定材料 |
第 4 頁:參考解析 |
參考解析:
答案提示
1.土地、水資源等要素逐漸趨緊,發展現代農業成為迫切需要,而職業農民是實現這一需要的先決條件和領軍力量。
2.建設新的更高要求的新農村,需要有文化、高素質、在農村建設中處于重要地位的新型職業農民的參與和帶動。
3.新型職業農民代表著農業農村的先進生產力,是擴大農民增收的中堅力量,對“三農”中國夢的實現起著巨大推動作用。
答案提示
關于江蘇省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情況匯報
自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正式提出要培養“新型職業農民”以來,江蘇省各地各部門積極響應政府決策,采取有力措施,職業農民培育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
一、農民持證上崗
針對農業特色產業受病蟲害和勞動力欠缺制約的情況,政府農業部門組織科技示范戶進行專業培訓,并邀請知名專家學者進行講解,農民經過職業技能培訓后持證上崗,不僅降低了種田成本,而且大大提高了農產品的質量和市場受歡迎度。
二、打造職業農民梯隊
為力爭實現持證農民占農業從業人員較大比例的目標,江蘇省在重點培養的基礎上擴大職業農民培訓范圍,同時創新培訓方式,因材施教,提升了農民們的職業技能和創業本領,以多層次培訓打造職業農民梯隊。
三、政策強力支持
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工作的順利開展,離不開江蘇省政府及相關部門在資金、管理、技術和激勵機制等方面的強力支持,如保障資金落實到位、實施制度化管理、建立完善網上數據庫、強化激勵機制和給予政策傾斜等。
答案提示
1.政府給予重視。政府部門高度重視農民培訓工作,全面統籌規劃;相關部門直管農業職業學校,并對農民接受職業教育的事宜進行硬性規定。
2.以法律為保障。以已有的或新出臺的法律法規為依據和保障,建立農民教育科教體系,并注重對其的完善。
3.設立農業科研機構。設立農學院、實驗站、推廣站和農業生產局等科研站所,并細化其內部分工,促進以特定生產內容為中心的科研工作。
4.創新辦學機制。靈活建立辦學機制,積極探索創新教育方法,如交替培訓教學法等。
5.部門間通力協作。國家主導,農業部門與相關部門互相配合,分工指導,教育系統與農業改良普及事業系統相結合。
參考范文
培育新型職業農民
“農民,播殖耕稼者也。”千百年來,乃至在今天的大多數人看來,“農民”都是一種身份的象征,且往往將其與“貧困”、“辛勞”、“文化水平低”等等詞匯聯系起來。殊不知,在廣袤的中國大地上,代表著農民新形象的“職業農民”正在崛起,千年農夫正在經歷著自身的完美嬗變。所謂職業農民,即是以市場運作實現利潤最大化為目的、以農業為穩定職業、具有較高素質和社會責任的農民。就在越來越多人憂慮18億畝耕地紅線難保、田地無人耕種、國家糧食安全受到影響的時候,代表著農業農村先進生產力的新型職業農民的出現,使得這一切都在瞬間有了答案。這個日益壯大的新群體,有技術、懂經營,正在成為推動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力量。
現狀固然美好,但不得不說的是,在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道路上,我們還面臨著一系列問題,如職業農民占農業從業人員的比例還很低、我國的職業農民教育培訓體系還有待進一步完善、人們對職業農民的認識還不夠深入,等等,這些都是當前我們需要迫切解決的。
政府重視是前提。我國的職業農民培育工作起步較晚,當職業農民體系在發達國家業已成熟的時候,我國的大部分人對其還倍感新鮮。這就需要政府部門提高認識,從政策、立法、制度和落地等方面真正對其重視起來。欣慰的是,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正式提出要培養“新型職業農民”,我國領導人也多次在重要會議上對此有所闡述;2014年3月,“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作為一項重要內容被寫入“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由此可見黨和國家的決心。
教育培訓是基礎。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憑經驗種田、靠天吃飯的傳統農民已經越來越難以適應這個社會的發展了,而如何使對土地飽含深情的這些農民成為具有較高技能和良好素質的職業農民呢?開展專業的教育培訓無疑是解決之道。這就不僅要求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能夠采取有力措施,積極組織開展新型職業農民的教育培訓工作,不斷提高其生產經營能力,而且要注重對職業農民教育培訓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探索創新教育方法,真正做到“教育先行、培訓常在”。
完善立法是保障。雖然我國在一些法律條文中對職業農民的培育工作有提及,如《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第55條規定“國家發展農業職業教育。國務院有關部門按照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統一規定,開展農業行業的職業分類、職業技能鑒定工作,管理農業行業的職業資格證書”,但缺乏真正意義上針對職業農民的法律規范。因此,相關部門要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為我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保駕護航。
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繁榮廣大農村事業,使我國的農業現代化更上一層樓,這是我們的夢想,更是我們的目標。“夢想無疆,路徑有形”,相信只要我們切實舉各方之力,真正將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工作落到實處,“三農”中國夢的實現必將指日可待。
關注"考試吧公務員"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公務員報名、真題答案、備考信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