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作答要求 |
第 2 頁:閱讀資料 |
第 5 頁:參考答案 |
目前中小企業經營難的問題非常突出,實體經濟經營環境惡化。不少資金進入戰略性新興產業,但由于沒有核心技術,實際上也沒有取得很好的業績,真正的盈利是通過委托貸款等形式,做新興產業實際上只保留了一個殼。
中小企業資金緊張最為突出的表現之一,就是個體經營投資總額出現大幅度下滑。2012年1~9月投資總額同比回落了16%左右,部分中小企業停產。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認為,原因在于:一是總量性貨幣政策收縮導致資金投放偏向性效應加劇,使缺少資本金、抵押品和資信的中小企業融資難;二是資源性原材料和基礎產品價格的上漲進一步壓縮了部分沒有轉型的中小企業的利潤,使其內源性資金來源更為緊張;三是大量資金流向泡沫領域。
分析認為,經濟泡沫的持續和數量性貨幣政策的調控,直接導致中國金融資源虛擬化,監管套利誘發影子銀行大行其道,中國金融資源的錯配與金融價格的扭曲快速惡化,資金對于實體經濟增長的支持大幅度弱化。經濟出現明顯分化——虛擬經濟大量侵蝕實體經濟的利潤,上游壟斷性基礎產業大量侵蝕下游生產性產業利潤,大中型企業與中小型企業在融資環境和財務績效等方面發生分化。
因此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認為,目前“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根源不在于貨幣政策收緊和成本上漲,而在于經濟泡沫和金融扭曲導致的套利收益遠遠大于正常經營的收益,導致中小企業資金搬家到泡沫領域。今后,金融機構應響應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號召,把信貸資金更多投向實體經濟,特別是“三農”和中小企業。
溫家寶同志認為,如何應對2012年的經濟困難,有兩個途徑非常重要,其中之一就是支持實體經濟,特別是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在聽取各方意見的同時,溫家寶稱,促進民間資本進入金融、能源、交通和社會事業等領域,“2012年上半年一定要把實施細則制訂出來”。
在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白景明看來,國與國之間的競爭就是實體經濟的競爭,其作用是其他經濟形式無法代替的。
6.李磊在浙江義烏經營著大部分產品出口的飾配企業。但因出口訂單銳減,目前企業只能盡量調整開工周期,期待寒冬快點過去。
“現在,原材料價格下不來、工人工資上漲、企業的訂單也不足,雖然國家鼓勵發展實體經濟,但是我們目前面臨的狀況,卻是為自己的企業是否能生存下去而擔憂。”李磊說。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企業仍強烈呼吁減稅減負。目前國家正在采取為小微企業減負的行動,但在此過程中必須明確,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一定要適應經濟轉型和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領域。如果小微企業產品有競爭力、加上在稅收等領域有政策支持,企業的發展將獲得更大動力。
中國社科院經濟學部副主任呂政指出:“企業是發展實體經濟的主體,逐利是企業家的責任。促進更多的資本真正回歸到實體經濟的第一推動力就是要讓企業在實體經濟中有錢可賺,獲得比虛擬經濟中更高的投資回報率。政府可以通過結構性財稅等政策工具對市場資源進行恰當的引導和配置。一方面要加大對實體產業的扶持力度,調節各類投資的平均利潤率,保護實體產業的積極性,為實體經濟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另一方面要創新要素保障機制,防止原材料、資源與勞動力等多種因素過快疊加,從而推高成本,致使大量企業“硬著陸”,提升實體企業的利潤空間。”
有預測稱,今后實施積極財政政策最大的一個改變是,財政上的擴張力度將有所控制,結構性減稅將在一定程度上取代增支,成為明年積極財政政策的主要載體。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所長高培勇表示,結構性減稅尚有較大空間。結構性減稅的規模界定可從財政赤字規模、增支減稅對比、財政收入形勢等方面入手。在結構上,應以增值稅作為主要減稅對象;在路徑上,應使增值稅“擴圍”與“降率”二者并進。
“創新,是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也是企業成長的生命源泉”。在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和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現實命題下,泉州本地企業勇立潮頭、轉變觀念,堅持創新驅動,用好了科技創新倍增器,找到了實體經濟發展的新優勢。
“從火箭助推技術獲得靈感,研發出的匹克三級緩震技術,已經獲得了國家專利,并廣泛用于NBA球星戰靴中,在三級緩震技術不斷的更新升級中,匹克籃球鞋正跟著越來越多的NBA球員馳騁賽場,接受專業考驗”,匹克董事長許景南介紹,由于運動緩震方面的技術優勢,加上產品面料、生產流程也都采用國際先進技術,匹克的產品已經遠銷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海外市場銷售額已占10.3%,居國內體育品牌之首。
“中宇之所以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情況下不斷發展壯大,就得益于公司能夠及時根據不同時期市場和消費者的不同需求,不斷加強技術創新”,在中宇建材集團有限公司的負責人看來,歐美發達國家是國際名牌衛浴水暖產品制造王國,要與這些重量級高手對陣,必須具備品質、技術等多種優勢,而只有不斷加大科技投入,研發自主核心技術,才能加速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才能在國際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制造業的技術創新和勞動生產率提升是我國實體經濟發展最重要的環節。我國制造業規模已經很大,正逐步由“中國制造”轉向“中國創造”。需要注意的是,技術創新需要更多體制激勵、市場激勵,而不是政府直接干預。政府發揮作用的領域在于完善制度和加強監管。當前全球制造業的技術創新和設備更新都與政府標準牽引相關,如節能減排標準帶動設備更新改造、建筑材料改進等。因此,在技術創新上政府應加強激勵性制度設計,建立更為嚴格的管制標準,推動企業技術設備升級,淘汰落后產能,再通過減稅、上市等市場方式激勵“中國制造”轉向“中國創造”。
關注"566公務員"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公務員答案、公務員真題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