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作答要求 |
第 2 頁:閱讀資料 |
第 5 頁:參考答案 |
實體經濟要發展,必須提升自己的創新能力。如果實體經濟創新不夠,就難以在國際市場有一席之地,也難以吸引社會資金進入。實體經濟要提升創新能力,一國基礎科學的發展、科研體制的改革、創新的文化都是其重要因素。就我國當前的經濟狀況而言,經濟政策應當力推實體經濟的發展,力推實體經濟領域的創新。現階段是中國企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期,這一時期的政策走向將直接決定中國企業能否成功實現轉型升級。推動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加快技術改造升級,實現產學研體一體化,鼓勵企業創新商業模式,開發新市場。
8.與實體經濟相對應的是基于貨幣、信用、未來收益索取權證等與實體經濟相關聯的虛擬經濟或符號經濟體系。物物交換產生貨幣需求,波動平抑產生信用體系,資源配置產生未來索取權證如股票等金融工具,這些符號體系具有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用好了能夠降低交易成本、優化資源配置、加快經濟發展。但倘若虛擬經濟不是根據實體經濟的需求而發展,而是與實體經濟脫節,導致過度發行貨幣或準貨幣,就會推動通貨膨脹、資產泡沫,引起投機,形成自我推動、自我實現預期的資金循環圈,與實體經濟越來越遠,直至發生危機。自虛擬經濟出現以來,人們都希望馴服它,但仍然危機不斷,而且每一次危機的發生和結局都大致相同:一般是肇始于經濟繁榮之后實體經濟發展的動力和創新不足,實體經濟中大量貨幣析出進入虛擬經濟體系,金融監管制度不健全等問題又推動私人、企業、政府過度負債。如美國在經濟“大繁榮”后,因私人過度負債投資房地產而導致次貸危機以至席卷全球的國際金融危機。從中可以看出,實體經濟的創新發展和金融制度的完善健全是平抑虛擬經濟膨脹最有效的方法。
世界上成功的制造業中心如德國和新加坡,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堅決壓低房地產價格,保持制造業人力成本與勞動生產率同步增長,強化人力資本優勢。而很多經歷了房地產泡沫的國家,大量產業已經轉移出去。我國要保持制造業大國地位,進而成為制造業強國,就必須抑制房地產泡沫,消除市場投機行為。
“只有實體經濟發展起來,經濟增長才能平穩。”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說,實體經濟的投資主體是基礎設施、房地產、制造業。房地產調控后持續回落,基礎設施也不可能再大規模擴張,因此就是要扶持制造業發展,提高競爭力,通過創新也好,通過稅收的扶持也好,通過結構性減稅也好。這也屬于“穩中求進”中“穩”的部分。
9.“中國經濟網—騰訊網之夜”聯合論壇在北京召開,論壇以“重振企業家精神,把企業家請回中國”為主題,探討了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民營企業及民營企業家所面臨的問題、困境和出路,呼吁重振企業家精神,把企業家請回中國。全國人大常委辜勝阻、全國政協常委國務院參事任玉嶺、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會長保育鈞及其他全國政協委員及人大代表共8人等參加了論壇。
辜勝阻認為企業家最重要的是冒險和創業精神,還有創新精神,他非常擔憂企業家的實業精神在衰退。他說,日本“失去的十年”就是因為產業空心化,歐洲也是這樣,希臘基本上沒有實體經濟,“我們要防范實體經濟尤其是產業空心化的潛在風險”。辜勝阻分析說,大量中小企業、小微企業成了僵尸企業,實體平臺的最后轉向非實體經濟,企業家的實業精神在衰退。
保育鈞也認為,民營企業的困難,首先是市場準入難,第二是融資難,第三是稅負重,第四是權益得不到保障。而這些困難遇到金融危機問題更加突出。他認為,目前舊體制回歸,權力配置資源的背景下,民營企業拿不到優質資源,尤其是金融資源,做實業非常困難。
民進中央經濟委員會、溫州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會長周德文說,2009年以后,中國出現了“國進民退”的現象,許多民營企業被從一些競爭性的領域擠壓出來,國有經濟長驅直入,民營經濟節節敗退,原來在夾縫中求生存,現在連縫都非常小,溫州非常典型。他說,中小企業融資在中國難上加難,金融體制設計層次上不合理,其次是民間資本進入不了金融服務領域。
保育鈞認為,“呼喚企業家回歸”就是兩句話,“政府要改革,企業要創新”。他建議民營企業要進行創新,在新的形勢下要換一個思路,換一個活法,通過制度創新,通過資本合作,建立股份制企業;此外,還要在管理和經營方面創新,呼吁民營企業要形成自己的核心技術。“到現在970萬戶民營企業,真正的股份制企業才3萬多戶,比重太小。”
國家應該站在很公正的立場上做一點“民進國退”的事情。全國政協委員、遼寧奧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朱建民建議,國家對符合產業政策的實體經濟,應該予以基準利率,或者低于基準利率的財政金融政策的支持。
中國經濟網的總編輯崔軍說,民營企業的生存環境不好,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民營企業在利益博弈中不占優勢,但現在民營企業的環境確確實實有一定的改善。周德文說,企業家首先要有誠信,有良知,有擔當,有社會責任感,這才是新時期企業家的形象,所有的企業家都應該往這個方向努力。
和訊網總編輯王煒在致辭時總結說,企業家不是孤膽英雄,不是無所不能。當他們失敗和落寞的時候,我們需要呼吁和幫助這些曾經的英雄搬開路障、撥開荊棘,看著他們再次邁過艱難的門檻。全社會立定“實業為本”的發展理念,創造實業能夠致富的良好環境,促使企業家回歸。
10.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基礎,是真正創造財富的經濟形態。胡錦濤在十八大報告中指出:“牢牢把握發展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實行更加有利于實體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健康發展,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發展壯大,支持小微企業特別是科技型小微企業發展。”
在實體經濟發展面臨困難的當下,尤其應當少一些浮躁情緒,多一份從容心態;少一些投機思維,多一份實干精神,努力營造鼓勵腳踏實地、勤勞創業、實業致富的發展氛圍,重振實業精神,再筑實業繁榮之基。
關注"566公務員"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公務員答案、公務員真題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