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作答要求 |
第 2 頁:閱讀資料 |
第 5 頁:參考答案 |
參考答案
一、請根據“給定資料1~4”,總結我國當前網絡購物中存在的主要問題。(10分)
要求:全面,準確,簡明。不超過200字。
網絡購物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欺詐現象嚴重,消費者難以維權。具體表現在:一是信息欺詐。一些網店擅自使用真品商標,虛假“好評”和銷量誤導消費者購買。二是銷售欺詐。依靠降價貨物吸引消費者,購買后卻不發貨,侵犯消費者權益。三是產品欺詐。冒牌產品、翻新產品充斥市場,翻新手機冒充行貨正品,不能保修且維修費用高于手機成本。四是維權困難。主要在于舉證難、受理難,消費者難以維護自己的權益。
二、“給定資料6”中,消費者表示“殺雞必須用牛刀”,請結合“給定資料5、6”,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15分)
要求:全面,簡明。不超過250字。
“殺雞必須用牛刀”是指當前消費者維權舉證困難、維權成本過高。由于當前電子商務市場管理不規范,網購消費一旦發生糾紛,消費者舉證困難,維權需要付出非常多的精力和時間。廠家不為消費者專門檢測產品真假,電商商家將投訴轉給不同的售后受理,耗費消費者的時間和精力,致使消費者只能被動接受商家退換貨條件。另外,監督部門在維權過程中作為少,部門之間互相推諉,消費者只能選擇耗時耗力的司法維權。因此,政府應整頓電子商務市場,建立完善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機制,暢通維權渠道,健全法律法規。
三、請針對“給定資料”中案例涉及的問題,結合“給定資料”,提出相應對策。(15分)
要求:所提措施具體、有針對性。不超過400字。
針對目前我國網購市場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對策:
第一,完善法律法規。相關部門應仔細考察電子商務的特點,參照發達國家的經驗,有針對性地制定詳盡的法律法規,杜絕網購亂象,保護消費者權益,積極發展包括網購的電子商務事業。
第二,加大監管力度。有關部門應針對網購常見的虛假宣傳等問題展開調查,一經核實即聯絡電商平臺對商家展開懲罰,針對舉證難問題,可以考慮舉證倒置,以保障網絡消費的安全性及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第三,開設維權渠道。政府應對消費者的投訴加以重視,積極敦促商家解決問題,同時,也為消費者維權提供法律援助,解決消費糾紛。
第四,開展宣傳教育。政府應加大宣傳力度,培養消費者理性意識,增強自身對網購欺詐的免疫力。同時,要培養消費者的網購安全和法律意識,注意保存發票、憑證以及交易記錄,便于維權。
第五,加強溝通交流。有關部門應積極建立買賣雙方友好協商的溝通平臺,使雙方通過良好溝通消除誤解,解決消費矛盾。
四、假如你是××市法制宣傳辦公室的工作人員,請根據“給定資料8”,針對網絡電商寫一封公開信,簡要介紹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修改情況,以期促進電商經濟的和諧發展。(20分)
要求:
(1)內容具體,符合實際;(2)通俗易懂,表達簡明;(3)不超過450字。
致各位電商的一封公開信
尊敬的各位電商朋友:
你們好!
眾所周知,我國電子商務領域近年發展迅猛,成為被眾多消費者,特別是青少年認可的業態。但由于相關法律缺失,管理監督不到位,客觀存在消費欺詐問題,致使消費者的基本權益屢屢受到侵犯,而市場不規范勢必會影響各位電商的長久利益。
為此,有關部門擬修改《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旨在通過建立法律法規完善消費者權益保護機制,保證電子商務事業蓬勃發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修改草案相關內容如下,請廣大電商注意:
一是降低舉證難度。消費者網購維權面臨的最大問題是舉證困難,導致維權成本過高。草案規定了經營者的舉證責任倒置,發生糾紛的,由經營者承擔相關舉證責任。
二是賦予消費者單方解除合同權利。消費者有權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內退貨,經營者應當自收到退回貨物之日起,七日內返還消費者支付的貨款。
三是承擔連帶責任。草案規定當網絡交易平臺上的銷售者、服務者不再利用該平臺時,消費者可以向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要求賠償。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修改既是為了保障消費者的基本權益,也是為了規范電子商務交易,促進電商經濟的有序發展,因此,提醒各位電商要及時了解相關法律規定,嚴格依法辦事。讓我們共同努力,為促進我國電商經濟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市法制宣傳辦公室
××年××月××日
五、當前我國電子商務經濟蓬勃發展,但各種問題仍層出不窮,請你結合“給定資料”,自擬題目,任選角度,寫一篇議論文。(40分)
要求:
(1)立意明確,對策可行;(2)聯系實際,不拘泥于“給定資料”;(3)內容充實,語言暢達;(4)總字數800~1000字。
保障消費權益 發展電商經濟
在信息高速發展的今天,電子商務仿佛一把雙刃劍——一方面以其成本低、效率高、速度快而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商業環境中脫穎而出,越來越廣泛地得到消費者認可;另一方面,在網絡交易過程中出現的各種損害消費者權益的問題,不僅阻礙了其自身的發展,亦使消費者權益難以得到保障,影響民眾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感受。為此,有關部門應加強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力度,促進電商經濟蓬勃健康發展。
保護消費者權益,健全法律是前提。管子有云:“法者,天下之儀也。所以決疑而明是非也,百姓所具命也。”《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維護我國經濟運行多年,而在電子商務勃興的當代,這部法律已無法為消費者提供周到而細致的保護。政府要想取信于民,為民謀福利,就要從關心、保障消費者權益入手,完善現行法律體系。要想為網絡購物安全交易提供法制保障,就要從法律上明確電商與交易平臺的連帶賠償責任,平衡其與消費者之間的權利義務。通過健全的法律制度保證消費者的權益免遭侵害。
保護消費者權益,網絡監管是關鍵。網絡購物中侵犯消費者權益行為比較復雜,一方面部分商家手段極具隱蔽性,通過各種手段誘導消費者,另一方面,也不排除消費者和商家的誤解和矛盾。因此,有關部門既要加強溝通平臺的建設,也需要借助科技手段加大對網絡消費中侵犯消費者權益的電商進行監督管理,以此設置相應的監測體系,開通網絡投訴點、網絡仲裁庭等,通過有效的法律措施與科技手段,保障消費者的權益。
保護消費者權益,建立信用體系是保障。“若有人兮天一方,忠為衣兮信為裳”,唐初才子盧照鄰一針見血地指明了信用的重要。無法相信,一個“刷信用”行為屢禁不止的社會會有健康的電子商務市場。為此,政府應加強信用制度建設,健全社會信用體系。一方面,敦促有關部門與交易平臺聯合,建立在線信息披露制度,闡明經營者身份信息,商品或服務信息和交易條件信息;另一方面,要建立一個統一的、覆蓋面廣的信用體系,將信用缺失者的信用記錄置于公眾監督之下。唯有如此,才能大大提高其失信成本,使全社會的信用意識有效提高,網上消費更加輕松和可靠。
信息時代為我們帶來前所未有的便捷和高效,發展電子商務,保護消費者權益,不僅是經濟發展的需要,更是保證社會公平正義的要求。溫家寶同志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加快發展電子商務等現代服務業,積極發展網絡購物等新型消費業態。”因此,必須健全法律法規,加強網絡監管,建立信用體系,有效保障消費者權益,促進電子商務事業蓬勃興旺。
關注"566公務員"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公務員答案、公務員真題等信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