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14年“安全生產月”的最后一天——月30日,D市中石油新大一線輸油管被鉆漏
。溢出的原油流入市政污水管網,在排污管網出口處出現明火。22時20分,
事故導致的明火被撲滅。這一切距離2013年S省Q市“11•22”
中石化東黃輸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的發生,剛剛過去半年。
而就在5月30日,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發布通知,
要求各地深入開展油氣管網突發事件聯合應急救援演練,
切實提高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提升防災應急水平。通知指出,
要將油氣管網突發事件聯合應急救援演練納入安全生產責任制考核內容。
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將對重點地區、重點企業開展應急演練情況進行暗查暗訪。
6月30日,D市岳林建設工程有限公司工人在金州新區鐵山中路與城富街交叉路口處
的路安停車場附近進行施工中,將中石油新大一線輸油管鉆漏。據悉,這一工程是D
市德泰易高新能源有限公司擬在松嵐路安停車場北側建設1NG加氣站,委托D
市岳林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施工。
D市發改委有關負責人介紹,這種穿越石油天然氣輸送管道的施工必須經發改委、
安監局聯合審批后才可進行,而導致事故的這次施工未經審批!拜斢凸艿牢挥诘叵
2米,按照要求,施工應從地下4米穿過。但是,在施工過程中,
工作人員并未嚴格遵守這一規定!敝惺陀嘘P方面人士表示.施工未經批準。
安監部門人士表示,施工時應有監護。
國家安監總局總工程師黃毅說:“這次的問題與Q市爆燃事故不同。據我了解,
不是因為管道本身泄漏.因此嚴格意義上與管道本身維護、
監控不到位造成的跑冒滴漏沒有直接關聯。具體責任還需要進一步調查評估!
黃毅說:“全國油氣管線超12萬公里,又與供水、供氣等城市管網交叉重疊。
有些企業管網需要自己解決,有些需要政府協調多個部門解決。
是遷移地面建筑物還是重新拆設管網,情況很復雜。改造過程中,哪個經濟成本小
,哪個社會成本小,也都需要統籌!彼钩,
歷次油氣管網事故都暴露出來的一個共性是:很多城市地下管線鋪設地面標識缺失
、不明顯,施工單位施工資質和督察不到位。
針對輿論對油氣管網“只查不改”的質疑.黃毅并不認同。他說:“歷史遺留問題太多
、難點太多,解決起來確實需要一個過程!睋S毅介紹,安監總局在2013年11
月起開展的全國管道安全整治過程中發現大大小小的問題上萬個。
特別是帶有行業性特點的安全生產隱患突出,例如,
油氣輸送管線和城市燃氣存在違章占壓管線、安全間距不足、管道埋藏過淺、
部分管道腐蝕等。
據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2014年5月16日的通報稱,我國陸上油氣輸送管線總長度約
12萬公里。截至3月底,全國共排查油氣輸送管線隱患2.9萬余處,
需要政府協調整改的隱患1萬余處,其中重大隱患5072處,整改任務十分艱巨。
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劉鐵民說,這樣的事故屢屢發生,
不僅僅是一個人或是一個企業的問題,更反映政府管理基本面上出了問題。
因為管線不僅僅局限在廠區內.還包括出了廠區特別是城市邊緣的地區,
光靠企業自身管不了。
既然多起油氣管線事故的發生.都與政府監管的不到位有關。那么,
政府該如何承擔責任呢?
劉鐵民說,城市管網是一個城市的血管和生命。但是政府目前在鋪設、管理、
信息備案等方面層層都有漏洞。據統計,現在有近三十個政府部門在管理城市管線
,何止是“九龍治水”!更可怕的是,這些管理部門之間沒有溝通和信息共享機制,
并且管理方法“一屆領導一套”。這就是所謂的“時間上沒有連續性、
地域管理有割裂性、管理上缺乏協調性”。
“舉一個例子,我曾經調研過北京一個地方,一百平方米的地上有30個井蓋,
問了多個市政部門連這些井蓋地下管網是什么都不清楚。這30
個井蓋就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工業化進程下城市規劃能力的不足!眲㈣F民說。
德國的城市地下管網一些已經有上百年歷史.施工建設要開挖任何一個地方,
都需要向一個類似于“城市地下管網管理處”的地方報備。而我國的一些城市,
鋪設時缺乏規劃、管理上權責不清、后期混亂開挖拉鏈馬路頻現。專家建議,
我國應該向德國學習,建立統一的管理部門,但凡鋪設管網必須備案,
否則便要嚴厲處罰。
工業化城市應當怎樣鋪設管網?劉鐵民說,應該分為兩步驟,第一步,
所有城市應當由政府主導,在清查基礎上做風險評估,
居民區附近老舊管線采取整修措施,對重大風險及時評估。第二步,
由當地政府委托一個部門將這個問題統一管理.對新開發的地區必須按照長遠的、
高質量的規劃進行設計,至少要考慮到50年,
使得新老管網慢慢融合成一個安全的新系統。
6.雨后的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片寂靜,
保護區巡視員趙某沿著合福高鐵線仔細巡視著。300米外,
一列列高鐵動車組在合福高鐵線上飛馳而過。“合福高鐵建設5年以來,
施工方嚴格落實生態環保措施。如今,這里依然山清水秀,
揚子鱷的生態環境沒有多少改變!壁w某說。
正在試運營的合福高鐵是我國《中長期鐵路網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北起合肥,
南至福州,途經安徽、江西和福建三省,全長800余公里。受線路走向、
地質條件等限制,合福高鐵不可避免地穿越了巢湖風景名勝區、
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諸多風景名勝和保護區。僅安徽段沿線保護目標就達600
余處。合福高鐵參建單位建立環境保護工作體系,既注重經濟效益,
更注重生態保護及環境污染控制,成就了“最美高鐵”。
合福高鐵安徽段正線有特大橋61座,橋梁長度達215公里。大橋施工時,
產生的泥漿污水處理稍有不慎就會給自然環境“抹黑”。對此,
工程建設者們小心翼翼地落實生態保護措施。銅陵北長江大橋跨越長江天塹,
是目前已建成的世界最大跨度的公鐵兩用斜拉橋,主橋的6
個墩橋采用了復雜水文地質條件下大型沉井基礎施工技術。在鉆孔樁等施工中,
產生的大量泥漿如果排入長江,會帶來不可想象的生態破壞。
建設者們在每一個鉆孔樁鋼護桶內安裝泥漿泵,
將泥漿提升至大橋兩端陸地臨時工場處理,或用承接船運至岸邊臨時工場沉淀,
保證泥漿出渣一滴也不排入長江。“嚴禁向河道傾倒垃圾,保證行洪斷面”“
先建擋土墻后棄渣”成為施工過程中無人敢觸碰的鐵律。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