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文”在甲骨文中寓意“大象有形”;“化”在甲骨文中形為“二人相背”,寓意“
相附隨行、交變無從”,“文化”本義為飾繁衍生、意合天地,自此而來都有以民為本
、變化改革的意思。
文化惠民.就是把保障和改善人民的文化權益、文化環境、文化供給和文化服務,
作為生存與發展的必要條件而納入黨和政府的工作日程、
工作機制和工作任務與目標之中,
并為此而通過各種有效方式和途徑積極組織和激勵社會文化創造與文化生產,以確
保社會成員能夠隨著生活節拍和時代頻率的變奏和加快而始終處于良好的文化環境
與文化生態之中,并得到優質的文化消費和高尚的文化享受。
如果說老百姓不出錢買票就能看大戲、看“把式”,是一個創舉,那么,
讓長期扎根于生活底層的草根演員和他們的草臺班子在大城市的舞臺上登臺亮相,
表演極具地方特色的民歌、鼓樂、二人臺、秧歌調等,就更是一個創舉了。
此舉的最大優點就是它在讓眾多民間“絕活”得以名世的同時,
也給了老百姓以參與表演的機會,從而使熱烈的互動很快便轉化成為強烈的共鳴。
老百姓從被動的文化接受者一下子變成了主動的文化創造者,
這種由文化角色轉換而形成的心理投影所展示的,
便是作為文化之主人的自豪感與自信心。
這一點非常重要。它不僅是一種文化角色的轉換,
而且更是一次對人民大眾文化自覺的強化和凸顯。所謂“文化自覺”,
是借用中國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的觀點:
它指生活在一定文化歷史圈子的人對其文化有自知之明,
并對其發展歷程和未來有充分的認識。換言之,是文化的自我覺醒,自我反省,
自我創建。文化惠民,就是要在提高人民文化素質和文化水平的同時,
更要喚醒和樹立人民的文化自覺。因為對于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和一個社會來說,
只有真正具有了文化的自覺,樹立了文化的自信,才是真正的強大,
才能持久地發展,才會不斷地提升,而實現文化惠民的目標、效能和作用,
也正在于此。
作答要求
一、“給定資料2”反映了目前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
請對這些問題予以歸納概括。(10分)
要求:全面準確,條理清晰,分條歸納,不超過250字。
二、“給定資料3”介紹了新加坡所構建的高效能公共文化體系,
談談你從中能獲得哪些啟示。(10分)
要求:
(1)緊扣材料,觀點明確;
(2)分析深入,內容全面;
(3)不超過350字。
三、假設你是市文化局的一名工作人員。針對資料中的事例,請你以“
文化院壩創造文化發展新活力”為主題。給文化局網站寫一篇新聞稿。(20分)
要求:內容生動、全面,語言流暢,條理清晰,不超過400字。
四、某次辯論賽的辯題是“居民文化消費‘等、靠、要’,市場潛力待激發”。
假設你是參賽的正方辯手。請緊扣“給定資料5”。列舉一下你方應當闡述的主要論據
。(20分)
要求:
(1)全面準確;
(2)有針對性;
(3)分條羅列;
(4)不超過350字。
五、根據給定資料。結合我國實際,以“文化惠民與文化自覺”為題。自選角度,
寫一篇議論文。(40分)
要求:
(1)觀點正確,主題鮮明,分析合理;
(2)語言流暢,條理清晰;
(3)總字數1000~1200字。
答案:
解析:一、給定資料2”反映了目前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
請對這些問題予以歸納概括。(10分)
要求:全面準確,條理清晰,分條歸納,不超過250字。
【參考答案】
主要問題是公共文化服務總體水平較低。不能適應人民群眾快速增長的文化需求。
第一,部分惠民工程不“實惠”。[1分]一些地方的農家書屋書籍選配缺乏針對性,
無法發揮文化惠民的應有功能。[1分]
第二,軟件與硬件不匹配。[1分]公共文化空有建筑卻缺乏相應的人才服務。[1分]
第三,“送服務”脫離實際。[1分]公共文化服務生搬硬套,脫離實際需要,
不能兼顧不同群體的文化需求。[1分]
第四,公共文化服務不均衡。[1分]縣及縣以下農村文化投入較少;
中西部地區落后于東部地區;針對老人、少年兒童、
邊疆民族地區等群眾的公共文化資源和項目普遍偏少。(1分]
本題分值由結構分和要點分兩部分構成。
結構分:能按照“總一分”結構組織答案的,賦結構分2分。
要點分:共8個要點,每個1分。
要點的含義相符或相近即可給分,每個要點要么給滿分,要么給0分。
關注"566公務員"官方微信,獲取最新資訊、職位表、真題答案等信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