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資料】
自2018年5月10日起,位于湖南常德的桃花源景區積極響應全國兩會號召將執行新的景區門票價格,即由原來的180元/人,調低至128元/人(仍為3日內有效),下調幅度約30%,成為湖南省首家率先降價的重點景區。
問題:結合上述材料,聯系實際,談談如何看待景區門票經濟?
【解析】
【標準表述】
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旅游逐漸變成一種大眾消費品,但景區門票不停上漲卻是人們的直接觀感。近年來,景區門票逢節必漲幾乎成了統一動作,不少游客直呼“大好河山游不起”。為維護旅游市場秩序,國家相關部門三令五申,要求抑制門票價格攀比上漲,甚至劃出“3年禁漲價”的“硬杠杠”,而一些景區則在解禁年祭出“到期就漲”的對策。
旅游經濟是典型的“眼球”經濟和人氣經濟,它應包括吃、住、行、游、購、娛等多個要素,然而旅游景區門票價格的只漲不降,卻折射出部分景區急功近利的心態——將直接門票收入看得太重,卻對旅游對當地經濟的帶動,對生態環境、文明素養的整體提升重視不夠。
【具體措施】
第一,要以景區為圓心,以所在地為半徑來規劃和發展。如此一來,景區減免門票,表面看是在做賠本買賣,實際卻是在踐行一種新的旅游產業發展思路。如西湖免費開放十多年,旅游總收入持續增長,這就是很好的例證。
第二,應該免費開放的景區,就要盡快免費開放;貧w其應有的公共屬性,既是公眾期待,也是共享發展理念在旅游領域的具體體現,更是各地政府部門應秉持的一個民生取向。
相關推薦:
2021年公務員成績查詢時間 | 分數線 | 公務員面試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