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定資料
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有教無類”的教學主張,大意是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不因為貧富、貴賤、智愚、善惡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對象之外。這一主張一直延續到今天,而且早已深入人心,成為最基本的教育理念。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如今竟還有教育工作者搞社會歧視,違背“有教無類”的基本理念。可以明顯看到,在這家幼兒園園長眼中,學生有三六九等之分,而且充滿了對農村以及農村孩子的鄙夷。抱持這樣的教育理念,不可能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也不可能在立德樹人上有所作為。惡之花只能開出惡之果,教育理念上錯了,就是在根子上錯了,必須將其清除出教師隊伍。
令人深思的是,該園長還聲稱:“我講的是幼兒教育界不敢講又想講的實話,如果媒體報道,會免費打廣告成為‘網紅’,挺好。”果真是這樣嗎?目前來看,她至少說對了一半,輿論幫她成了“網紅”,一個“根本不配為人師表”的“網紅”。至于她講的是不是幼兒教育界的實話,我們不敢妄作判斷,但聯系到此前一些學校引起爭議的說法和做法,會發現確實有一些學校和老師與她的理念相同或相近。比如,此前某地中學校長在微信聊天中稱學校“原本的固定生源大多來自‘一低二多三無’的‘低收入,多孩子,無房無固定職業無教育規劃’的低層次家庭,嚴重缺乏前期基本行為和教養與基礎積淀,存在嚴重行為與知識缺陷”等;還有某地小學招生面試,學校竟要看家長的學歷證書;等等。雖然都沒有這家幼兒園園長講得赤裸裸,但也都曾引發指向教育功利化和社會歧視的質疑。
長期以來,教育部門都在積極推動教育均衡化發展,在招生錄取方面也給予農村學生適當傾斜,但仍不排除一些學校尤其是好一點的民辦學校對學生生源進行功利化分類。“有教無類”不是口號,這樣做已經突破了教育底線,甚至還有一些學校將辦教育當作辦企業,過度追名逐利,一味“擇富”“擇優”,早已忘記了教育的本質和責任。也許正是這一部分學校的存在,才讓這家幼兒園園長覺得自己說出了教育界不敢講又想講的實話。
調查還發現這家幼兒園沒有辦園手續,消防也未驗收,有關部門還表示其課程設置、收費標準存在問題。但就是這樣一家問題多多的幼兒園,竟能夠長時間存在,還拒不執行教育部門的收費要求,也說明當前對幼兒園的管理還存在諸多漏洞和不足。如果監管不到位,一些學校很容易在教育理念上走偏,從而損害一部分人的受教育權。
作答要求
“給定資料”中提到“‘有教無類’不是口號,這樣做已經突破了教育底線”,請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要求:緊扣資料,準確全面,條理清楚;不超過300字。
參考答案
此句指無論什么人、什么條件都可以接受教育,可當下部分學校對學生生源進行功利化分類,違背了最基本的教育理念。
部分教育工作者把學生分為三六九等,將辦教育當作辦企業,過度追名逐利,一味“擇富”“擇優”。這樣的做法暴露出我國教育領域中存在教育功利化和社會歧視問題。教育工作者抱持這種錯誤的教育理念,不可能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也不可能在立德樹人上有所作為。
教育部門應牢記教育的本質和責任,監管到位,嚴懲突破教育底線的行為,保護每個人的受教育權,真正落實“有教無類”的理念。
相關推薦:
公務員時事政治熱點匯總 | 公務員考試經驗 | 面試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