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本月共有1264862人參加購車搖號,中簽率再創新低,達1:67.2。在大多數人屢搖不中時,細心的市民發現從今年5月至11月,“劉雪梅”這個名字連續7個月中簽,有人更是戲言若再搖不中不妨改名“劉雪梅”碰碰運氣。(11月29日《新京報》)
相信就算下期仍然有“劉雪梅”中簽,也沒有幾個人真的會給自己改名。懂點數學知識的人都知道,改名“劉雪梅”除了能夠繼續增加這個名字中簽的機會,對改名者本人并沒有本質的幫助。
如果我們登錄北京市小客車指標調控管理信息系統,就會發現很多“熟人”赫然在列。當然,不用打電話去核實,我們都知道這只是重名。有人做過統計,在歷任美國總統當中,叫“約翰”、“詹姆斯”的最多,但在全美國來講,這樣的名字何止萬千,如果誰幻想改個名字就能當上總統,恐怕會讓人笑掉大牙。
其實我們計算一下就會知道,只要這100多萬參加搖號的人里面有67個叫“劉雪梅”,從概率來講就可能期期中簽。中國人當中叫“雪梅”的多了,“劉”姓又是一個大姓,報名搖號的人當中有幾十個重名,這并不新鮮。何況,8位中簽的“劉雪梅”,其個人編碼并不相同,而且該編碼又具有唯一性,顯然,連續7個月均中簽的8位“劉雪梅”,并非同一個人。正因如此,對于這件看起來很“蹊蹺”的事情,大家其實應該拿著娛樂的心情看待。
當然,有人從網上查到,2010年4月2日有一位接受人民網采訪的“公安部交管局車輛和駕駛人管理處副處長”也叫劉雪梅。但馬上就有網友反駁說,人家真想弄個牌子,似乎根本不用搖號,你這樣的邏輯純屬屌絲思路,就像窮人想象著皇帝要一天三頓吃肉、打柴都用金斧頭一樣可笑。
車輛和駕駛員管理處的領導弄牌子用不用搖號咱不知道,但從常理來講,即使搖號時真的能夠作弊,想幫誰搖號用誰的名字就行了,干嗎非得用自己的名字?副處長也叫“劉雪梅”,只不過能夠證明這個名字有多么常見罷了。
當然,作為搖號的組織方來講,最好還是及時出面公布一下數字。比如參加搖號的人里面到底有多少個叫“劉雪梅”,這樣既能打消人們的疑慮,又能讓市民在漫長而又焦急的搖號等待中多一點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