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吐槽學校沒空調已成為許多高校學子的集體選擇,尤其是在幾大“火爐”城市。前不久,南京部分高校學生因為宿舍沒空調而對校方表達了各種不滿甚至抗議,引發輿論熱議。同樣深受高溫之苦的武漢、南昌、重慶等地的高校學生,則通過樓頂打地鋪等方式,表達對宿舍空調的強烈訴求。有微博進行的民調顯示,六成網友認為大學應統一配備宿舍空調。
【標準表述】
[綜合分析]
一方面,安裝空調有困難和顧慮。首先,要算清經濟賬。一是大學宿舍的電路一般僅供低負載照明使用,安裝空調后的大負荷必須對原有線路進行改造,這將是一筆不小的投入。二是安裝空調后增加的電力負荷,需要向電力部門申請電力增容,以適應高負荷的需要,這也將增加電力部門的投入。三是大學購買空調的費用,以空調一臺一兩千元的價格計算,千人以上的大學安裝空調的投入少則幾十萬,多則上百萬元。其次,使用時間段。大學到七月初就放假,安裝空調的使用時間也是很短暫的。加之空調后續必要的管理和維護費用,以及我國眾多的大學院校數量,大學宿舍安裝空調絕對是一筆不菲的巨額投入。最后,很大一部分大學生家庭經濟并不富裕,安裝空調意味著強制所有學生都要負擔其費用,這對于那些貧困大學生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額外負擔。
另一方面,不能忽視“求空調”背后的民生訴求。應對高溫天氣,硬件條件改善是非常重要的,相對舒適的生活條件對學生學習是有益處的。盡管不少普通高校在基礎設施投入方面存在較大困難,但是應該想辦法積極響應學生訴求。“求空調”拷問的還是校方是否珍視學生的民生需求。雖然各高校的經濟實力并不一樣,也不可能在一夜之間都給學生宿舍裝上空調。但是,校方應該將學生“求空調”的集體呼聲真正納入議事日程,哪怕一時解決不了,拿出誠意的改善性行動卻是必需的。
[啟示]
學生主要的任務是學習,學習過程是艱苦的,是經得起“寒窗”,吃得消酷暑的。作為天之驕子的大學生,應該學會自立、自強和自尊,磨練自己的意志,而不是在大學享受個人舒適時光。寢室裝不裝空調不應成為大學生偷懶松懈的借口。自古有訓“頭懸梁錐刺股”,如今只是一個小小的高溫,怎么就怕了呢?“火”的天氣就應有“火”的意志,珍惜磨礪筋骨的大學時代,才能日后坦然而自信地走向社會,有所擔當,去面對社會的各種雨雪風霜。
[措施]
對此,專家建議:
其一,政府應充分考慮極端高溫天氣提前的客觀現實,增加高校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財政支持,鼓勵高校統籌資源、合理規劃,爭取社會各界支持,創造條件幫助學生清涼度夏,避免極端高溫天氣影響學生學習生活。
其二,有能力裝空調的高校在住宿費、電費方面應盡量不給學生造成過重負擔,能免的要免,能減的要減,能少的要少。同時考慮部分學生支付能力較弱,要求空調環境的意愿不大,留出一部分不裝空調的普通宿舍,讓這部分大學生能夠充分選擇,避免給他們帶來“被空調”的尷尬。在高校宿舍裝空調暫時沒有辦法一步到位的情況下,高校可以提供風扇、涼茶、清涼油、風油精等物資幫助大學生度夏。
其三,學生應加強自我鍛煉,增強意志。學生平時應該注意加強鍛煉身體,提高身體忍耐能力,避免長時間“宅”到屋里。同時調整心態,將“高溫”作為一次特殊的鍛煉,在以后的人生中碰到各種困難時更能從容應對。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