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6月16日,據報道稱,京港澳高速(原名京石高速)在收費25年之后,還要再收17年的費用。這條原本應該在2007年停止收費的高速公路從1999年轉為經營性收費公路后,收費期延長到了2029年。根據審計報告顯示,2004年該高速收費盈余已超5億元。而公路超期收費這種現象在全國不少地方都存在。
【標準表述】
[綜合分析]
很多收費公路本應由國家投資修建,經營性公路多如牛毛,說明政府管理長期缺位。全國林林總總不同的收費站,說明里面涉及利益分配的問題。公路應是政府為公眾提供的公共產品。然而,我國公路建設融資主要采取經營權轉讓等方式,易使高速公路變質為贏利商品,使公路的“公共產品”屬性大大削弱,社會效益得不到保證。
[原因]
一個是“以路養路”這一沿襲已久的公路建設和經營體制仍具有極大的慣性,在加快公路建設進程的同時也形成了形形色色的利益格局,“要想富,先修路”的口號,已不止是對發展地方和公眾利益路徑的總結,也是各個利益相關方維護自身利益的總結。一旦觸動其利益,“以路養路”就會成為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成為維護其利益源頭的鎧甲。
更重要的原因是,多年來,地方政府以出讓土地、政府經營等方式,深切地參與到公路利益分配中,成了得利的大頭之一。有些地方,公路收費已成為地方政府最重要的提款機之一,專項清理活動無異于給提款機斷電、上鎖。在這種情況下,有的地方政府會對五部委專項治理行動不夠熱衷、配合度不高。一些被曝光的路橋收費站在專項治理活動啟動后之所以“買路錢”照收,態度強硬依舊,不能不說代表了其上級部門的真實態度。
[影響]
政府部門應該意識到,高物流費用主要是由收費公路制度造成。畸高的物流費用,不僅加重了消費者的負擔,也影響了生產、物流企業的利潤,影響實體經濟的發展。對于地方政府來說,不合理的公路收費實際上影響投資環境,長遠看,這對地方招商引資、經濟發展的壞處可能遠大于收益。小則影響地方經濟,大則傷及國民福利和國家經濟綜合實力。除此之外,公路收費超期現象一直得不到治理,也影響到政府在民眾心中的形象與公信力。
[措施]
公路收費是許多地方重要的財稅來源。要真正治理違規收費,必須觸動地方財政的堅冰。考慮到地方財政的需要,在打破公路收費利益格局、取消不合理收費后,可以通過政策傾斜、財政分配適當調適等方法,為地方經濟發展引進新財源,避免地方債務惡化和正常發展資金匱乏,同時穩定就業,以提高清理行動的效率。對此,中公教育專家建議:
1.堅持依法行政,嚴格規范公路設站檢查行為。在公路上設置檢查站必須經政府批準。嚴格規范各類檢查、收費站(點)的設置和檢查執法行為,不得越權執法。對違法設置的檢查站要堅決予以撤除。在公路上開展執法檢查特別是治理車輛超限超載工作要堅持部門聯動和區域聯動,加強源頭監管,建立健全責任倒查制度。嚴格臨時動物衛生監督檢查站、植物檢疫檢查站設置的審批程序;進一步規范動植物、木材檢疫檢查程序和技術保障措施,堅決杜絕目測檢查和收費放行。
2.加強涉路執法部門行風建設,嚴格規范執法行為。交通運輸、公安、農業、林業等相關涉路執法部門,要堅持“誰主管,誰負責”、“管行業必須管行風”的原則,把加強本部門本系統的行風建設作為一項經常性工作來抓。加強對上路執法人員的黨紀政紀教育和法律法規培訓,嚴格管理,不斷提高執法人員的大局意識、服務意識和法紀意識。要進一步明確上路執法人員執法崗位、執法權限、執法程序和執法責任,強化執法監督、執法考核和責任追究,切實做到嚴格、公正、文明、規范執法。
3.對公路超期收費等不合理收費問題開展專項清理。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加強組織領導和監督檢查,認真開展公路超期收費等不合理收費專項清理工作。在摸清底數的基礎上,對不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及政策規定的公路收費行為,要及時依法予以堅決糾正。要積極應用聯網電子不停車收費等先進技術,提高收費效率,避免車輛因排隊繳費造成交通堵塞。
4.加強監督檢查,嚴肅查處損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高度重視和認真對待群眾來信來訪,堅持領導干部上路明察暗訪制度,對重點地區和路段執法情況加強監督檢查,堅決糾正各地方有關部門下達或變相下達罰款指標、執法人員收費罰款不開票據、違規收取停車費和拖車費、只罰款不消除違法狀態、隨意攔車檢查等違法違規行為。對出現嚴重公路“三亂”問題的地區,要按照有關規定及時予以摘牌處理,并進行重點督辦。對于有關違紀違法人員,要按照規定嚴肅追究相關責任。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