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資源壓力、能源壓力和環境壓力不斷增長,環境污染問題日益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甚至影響到了社會的和諧穩定。這種壓力主要表現在一些地區低質工業化帶來的嚴重污染,以及一些地區盲目追求發展帶來的生態惡果。因此,我們必須積極維護生態環境,走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文明之路。
黨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边@個新要求深刻反映了時代發展的需要,充分反映了老百姓的期待,更為未來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不能讓最后一滴水成為我們的眼淚,不能讓最后一片綠洲變成沙漠,!碑斍埃ㄔO美麗中國就要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
首先,注重轉變生產方式。在生產方式上,要改變傳統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生產方式,使生態產業在產業結構中居于主導地位,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源泉。
其次,積極改變生活方式。在生活方式上,要改變對物質財富的過度追求和享受倡導健康有益的生活方式,既滿足滿足人類的自身需求又要注重環境的承載能力。
再次,樹立正確價值觀念。在文化價值觀上,要牢固樹立生態文明觀,樹立符合自然生態要求的價值規范和價值目標。所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們要把握自然規律,真正停止或最大限度地減少人為干擾。
最后,創新科技實現循環。生態文明建設的出發點是尊重自然,維護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生態環境;實現途徑是通過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建立可持續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最終目標是實現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共生。
“人類不是大自然的主宰,是地球大家庭中的一員!蔽覀儽仨氉鸪缱匀弧⒕次飞,這是我們人類的神圣職責,建設生態文明的道路必定是光明的,未來已經已經在向我們招手,美麗中國、魅力中國就在前方。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