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關鍵詞】
改文風
【熱點背景】
1.文風會風,就是黨風政風。不良風氣蔓延,不僅官員形象受損,還必然敗壞黨的風氣,損害政府形象,削弱執政能力。講空話、套話、假話、無用的話,這是“嘴把式”,紙上說來千千萬,實際做來一一二,一個地方長期處在這樣的風氣下,可知人心會怎樣,一個地方長期處在這樣的環境里,會有怎樣的發展,也不難判斷。
2.“讓大家久等了”,11月15日,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首度集體公開亮相,新當選的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以一句略帶歉意的話開頭。媒體評論稱,面對在場等候的數百名中外記者,他的講話短而精當,無一句“穿靴戴帽”的空話套話。平常的聲調、平實的語言,中共“一把手”文風的轉變引發海內外好評。在向全國人民發表講話時,他幾乎不用政治術語,看上去顯得輕松,且平易近人。
“落后就要挨打,發展才能自強。”、“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習近平11月29日參觀大型展覽《復興之路》時的講話再次引發輿論熱議,學者稱“給人一種清風拂面的感覺”,“感覺到了一種久違的親切”。
其實,習近平歷來重視文風問題,力倡實干。早在2010年中央黨校一次開學典禮上,習近平就作過題為《努力克服不良文風 積極倡導優良文風》的講話。他指出,黨的歷史經驗證明,文風不正,危害極大。不良文風蔓延開來,不僅損害講話者、為文者自身形象,也降低黨的威信,導致干部脫離群眾,群眾疏遠干部,使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在群眾中失去吸引力、感召力、親和力。
3.“改文風”不僅是“改文字”。它提倡從冗長空洞、言之無物、刻板生硬的風格中走出來,學會使用人民群眾清新樸實、生動鮮活、言簡意賅、具有生活氣息的語言,用群眾話說群眾事,這是改文風的題中之義。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宣傳群眾、動員群眾、服務群眾。 然而,我們也發現,有些人雖然文字很“樸實”、表達很“通俗”,卻始終讓人感覺隔著一層,仿佛走馬觀花。這也說明,改文風不僅是改文字,如果只是用群眾的語言、日常的俗語為文章添彩,而自己卻始終徘徊在人民群眾的心門之外,這樣恐怕依然有違改文風的初衷。 正如中央領導所言,“要善于用普通百姓的視角觀察問題,用群眾樂于接受的方式闡述觀點,平等交流、平易近人,防止居高臨下、自說自話。”改文風的背后,更深層次的是思想作風的轉變,是對自身位置的重新打量。
在這個意義上,“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是一個邏輯整體,只有不斷深入基層,切實轉變作風,在思想上尊重群眾、在感情上親近群眾、在工作上貼近群眾,才能從根本上改變文風,使我們的文章不僅有泥土的芬芳,更具備泥土的厚重。
我們黨一貫提倡優良文風。毛澤東同志指出:“學風和文風也都是黨的作風,都是黨風。”延安整風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整頓文風。毛澤東同志號召全黨拋棄黨八股,采取生動活潑新鮮有力的表達方式。鄧小平同志倡導“講短話、講實話、講新話”,江澤民同志一再強調要糾正不良文風,胡錦濤同志提出“改進學風和文風,精簡會議和文件”等等。作為黨的新聞工作者,追求優良文風,理應成為自覺行動和職業追求。不斷磨礪自己,努力改進文風,是追求更是本分。
我們的新聞應該真正新鮮實在。新聞要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只有讀者愛讀你的文章,讀了覺得有道理,因而接受、信服你的觀點和事實,文章才能產生正確的導向作用。因此,新聞工作者要增進同人民群眾的感情,牢固樹立群眾觀點,自覺踐行群眾路線,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群眾的生活最真切,思想最鮮活,語言最生動。貼近群眾需求才能言之有力,多了解基層實情才能言之有據,多集中群眾智慧才能言之有物。否則,言辭空洞,人民群眾不會喜歡,文章也達不到想要的效果。
文章貴清新、平實。既是新聞,“新”很重要。要力求思想深刻、富有新意。正所謂“領異標新二月花”,在實踐中發現新東西,在表達上挖掘新方法。要深入基層,在實際生活中“望聞問切”,在充分占有和分析第一手材料的基礎上,概括出新的思想、觀點和論斷,把群眾的創造吸收到文章中來。要力求平實,讓人一看就懂、一說就清、一聽就明。文章要力求反映事物的本來面目,實事求是,不夸大成績,不掩飾問題。有感而發、情真意切、深入淺出。如果空洞無物,既不觸及實際問題,也不回應群眾關切,這樣的文章是沒有生命力的。
文章貴言簡意賅。有的文章,長篇大論,卻信息量很小,往往內容注水。刪繁就簡三秋樹,抽絲剝繭見真容。新聞工作者要不斷改進文風,盡量去繁就簡。這需要深入實際調查研究,需要了解社會胸有全局,更需要一種求真務實的作風。
不斷改進文風,是態度問題,也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綜合體現。改進文風是真正為人民負責的一種表現,因為好的文風能夠更有效地服務人民。新聞工作者要多了解實際情況,多思考變化中的問題,多在工作中增長本領,提高服務人民的能力。
【考點】
概括題
模擬試題:根據材料給出判斷文風好壞的標準。
要求:用詞準確,條理清晰,字數不超過200字。(10分)
【參考要點】
判斷文風好壞的標準在于:
1.文章貴實。內容要實事求是,忌浮夸虛假;言簡意賅,忌空洞無物。
2.文章貴美。在實的基礎上追求語言的藝術性。運用生動活潑、新鮮有力、清新樸實、通俗易懂、具有生活氣息、貼近人民群眾的表達方式;忌刻板生硬、自說自話。
3.文章貴新。立意高遠、思想深刻、富有新意、有感而發、情真意切,忌千篇一律。
4.文章要短、實、新;忌假、大、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