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幕課(MOOC,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已經演變為世界范圍內高等教育教學的一種全新方式,它已從最初的高校自身優秀教學資源的展示,向跨學科教學、高端綜合教育及為社會學習者提供多元化、高水平網絡互動課程發展,并加速從最初的面向本國教學向面向世界的開放教育升級。目前,世界上包括我國在內的教育大國都有不少知名高校,已先后向全球學習者推出了開放課程項目。同時,國際性的開放教育資源聯盟組織正在逐步形成。
從發展形態與趨勢看,幕課教育與以往網絡遠程教育和傳統大學教育相比,呈現四個鮮明的特征:一是大規模、開放性的教學邊界;二是低成本、易獲取的教學方式;三是重需求、分眾化的教學內容;四是多維度、個性化的教學導向。它正在引發大學傳統學習形態的根本性改變和社會個體學習方式的重大變遷,不僅給教育技術手段,而且給教育觀念、體制方式和人才培養過程等多方面帶來強烈挑戰和深刻影響。
鑒于此,我國高校應當認真思考幕課的發展,針對現有的教學組織、教學內容和教學形態等,著力推動教育教學改革。
首先,努力實現從規制性教育向分眾化教育轉變。盡管我國高等教育已經進入了大眾化階段,但大眾化不等于人才培養模式“千人一面”的規制化。無論從變化的社會需求看,還是從學生自身的發展需求看,素養與特色兼備,“細分”與“跨界”結合,是形成職場人才競爭力的核心要素。而從幕課的發展軌跡看,它恰是對各種不同層次、不同需求提供針對性、分眾化滿足的結果。這就迫切需要我們高等教育的改革指向,無論是學校人才培養層次的定位,還是教育教學特色的提升,都應在優先滿足國家人才培養規格和數量、符合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的總基調上,更加注重和細化學習者需求的分眾化與針對性。這種針對性,既包含著按照國家和社會需要對個體需要的有效引領,也包含著對益于個體健康發展的合理需要有針對性和激勵性的滿足。既要注重不同群體的同一需求,更要注重不同群體的不同需求,還要注重同一群體在不同時期的需求變化。
其次,努力實現從知識傳遞到價值建構轉變。幕課教育所顯示的多樣性教學內容,不僅僅實現有形知識的傳遞,更是在完成無形價值的建構。教育內容背后所蘊含的思維認知取向、價值判斷導向,正在以充分滿足學習者視聽接收習慣和心理欣賞習慣的方式,潛移默化地引導著受眾、特別是青年受眾的思維與行為,建構著受眾觀察、認識世界的思維方法和解讀角度,在倡導和推崇特定的價值判斷。從國內外受眾喜愛的幕課課程分析,除去大學聲望與授者個人學術聲望之外,獨特性與整體性的邏輯吻合、學術性與應用性的有機統一、科學性與生動性的相互滲透、權威性與互動性的彼此呼應,是其基本特點。因此,我國高等教育應當積極借鑒、分析和學習這些典型案例,加大現有教學體系、教學內容、教學形態的改革力度,把教學知識傳遞的過程真正變成教育價值建構的過程,進而在各種流行的社會文化思潮中,樹立和彰顯具有中國氣派、大學品位、人文情懷、科學底蘊、世界眼光的中國高校教育課程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