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責編:zhangguojuan
看了本文的網友還看了學歷中考高考考研專升本自考成考工程 一建二建一造二造一消二消安全會計經濟師初級會計中級會計注會資格公務員教師人力社工
醫學藥師醫師護士初級護師主管護師衛生資格臨床
臨床助理
中醫
中醫助理
口腔醫師
金融基金證券銀行期貨外語四六級計算機等考軟考
近期,格力集團和中國石化不約而同地推出“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基于兩家公司在地方國企和中央企業中頗具代表性,此舉意味著發軔于去年年末的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正在持續深入,并有可能成為全國“兩會”前后股市上的一道“主菜”。
根據上市公司格力電器和中國石化公告,前者的控股股東格力集團將剝離格力地產,并公開轉讓集團不超過49%的股權以引進戰略投資者。后者表示將在油品銷售業務板塊引入社會和民營資本參股,實現混合所有制經營,社會和民營資本持股比例上限為30%。
在此消息的帶動下,股市大盤反響熱烈,尤其是兩家公司所屬的石油行業和廣東板塊掀起漲停潮。中國石化A股在公告次日開盤后不久便封于漲停,是該股近五年來的首次漲停。
究其原因,這種國資與民資的混合能帶來“1+1>2”的效應:首先,新引進的投資者將成為上市公司的強力“外援”。穆迪副總裁、高級分析師魯振懿認為,中國石化的改革方案預計可吸引最多800億元左右的社會和民營資本,是該業務板塊2012年資本支出270億元的3倍左右,將給中國石化油品銷售業務增長帶來強有力的支持。其次,混合所有制的深入推進有助于完善上市公司董事會建設。不同所有制的資本混合后,社會和民營資本必然會在董事會派駐自己的代表,從而促使董事會的職權落到實處、決策的科學性進一步增強。
海通證券投資顧問余西里表示,在A股市場中,國資控股上市公司市值占A股整體市值的比例超過60%。如果國有企業的經營效率得不到明顯提升,整個國家的經濟轉型難言成功。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