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些關于中國人如何養老的政策和建議引起人們熱議:
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規定每年農歷九月初九為老人節。2013年10月13日—農歷九月初九將迎來我國首個法定老人節,老人養老問題值得我們關注。
清華大學教授楊燕綏提出“退休年齡不變,仍為50歲,但領取養老金的年齡推遲到65歲”的建議,剝下了“退休后國人就可以享受第二人生”這件“皇帝的新裝”,楊教授只是說出了實話,爭論和咒罵都解決不了養老金缺口巨大的現實問題。
由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該文件明確提出“以房養老”的養老策略,也就是所謂的“開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工程。該方案的效力值得進一步觀察。
北京市第一社會福利院,現在已經有1萬多人進行了登記,而這個數據還在以每天幾個人到十幾個人不等的速度增長著。工作人員介紹,每年能騰出來可供新人入住的床位不足100張,“兩周報名的人就把一年的空床住滿了”,算下來,真要等100年。
【模擬題目】
近期,一些關于中國人如何養老的政策和建議引起人們熱議,你對目前我國養老制度時怎么看的?有什么對策?
【相關解析】
【國人養老真空】
養老真空是指因為養老制度不完善,養老機構和床位短缺,養老服務不到位所導致的現行養老體系不能滿足老年人養老需求的問題。
“最大的龐氏騙局”問題。目前,我國養老金管理采用的是現收現付制度,也就是把年輕人交納的養老保險交給領取社保的老人,這些年輕人老了以后又由下一代人來養,它比較好聽的名字是“一代人與一代人的契約”,經濟學家弗里德曼稱之為“最大的龐氏騙局”。這種模式運行健康還好,但是據中國銀行發布的《重塑國家資產負債能力》顯示,到2013年,按照測算中國養老金的缺口將達到18.3萬億元。盡管這并非指現金流,而是指存在的缺口,但仍就引起了民眾的質疑。
養老制度異軌并行問題。也就是養老領域內的“一國兩制”問題,企業職工的養老保險繳費占工資收入近三分之一,但是,事業單位和行政機關隊伍的養老保險繳納并未納入社保體系,個人不用從工資中繳納養老保險金,但是退休時養老金卻是企業職工的數倍,這也是導致當前中國養老真空的重要原因。
“以房養老”動力不足。“以房養老”本質上是一種“倒按揭”, 盡管《物權法》已經規定,“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間屆滿的,自動續期”,但因自動續期而產生的續期費用將是一個巨大的未知風險,將導致中國大多數銀行或者保險公司出于風險控制的考慮,不會對“以房養老”太感興趣;此外,國人的心理也不會全然接受這種養老模式,“以房養老”、”雖然能夠為他們提供養老貸款,但是房產最終將被金融機構收回而不能留給子女,同時還要在養老院頤養天年,不能享受兒孫滿堂、子女繞膝的快樂,這令他們在情感上難以接受。
養老公共服務提供不足。現有的社會化養老機構的規模也遠遠達不到社會老年人的需求。“一床難求”將可能成為未來社會化養老的關鍵詞。
【填補養老真空】
首先,改革現行養老金管理制度,可以借鑒國外一些先進的管理經驗和做法。比如,智利政府對養老金制度的改革,他規定每個參保人建立一個獨立的養老保險基金賬戶,賬戶中的資金交由私營的養老保險基金管理公司進行投資運作,參保人任意選擇基金管理公司,而基金管理公司收取一定的管理費。只有當養老金管理公司經營不善宣布破產時,政府才最終出面彌補資金缺口。養老金不僅擺脫了虧空,而且還為基金管理公司帶來了豐厚的投資回報,同時也甩掉了政府包袱,提高了個人養老保險回報。
其次,打破“制度分割”局面,實現養老制度并軌,這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有力舉措,更是填補“養老真空”的可行方案。打破制度分割,可以分步驟實施,前期可以考慮將事業單位養老制度并入企業養老制度,帶時機成熟時,可以考慮將統一社會養老制度。
最后,要引導社會資金進入社區養老市場,吸納社會力量參與社區養老事業,鼓勵社會參與,使服務內容廣泛化、專業化,同時健全發展老齡事業的政策方案和規
公務員考試行測題庫丨公務員題庫手機端丨搜索公眾微信號"考試吧公務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