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概述
5月5日,三亞市2014年上半年物價補貼發放工作啟動,符合條件的居民每人將一次性獲得360元補貼資金。據悉,本次補貼對象是具有三亞本地戶籍的城鄉居民,以及2013年11月-2014年4月間連續6個月以上(含6個月)參加三亞市從業人員基本醫療保險的非本地戶籍的在職人員和靈活就業人員。本次物價補貼標準為每人每月補貼60元,補貼6個月(1月-6月),即每人一次性補貼360元,共約補貼62萬人,需發放補貼資金共22320萬元。
由三亞市委市政府與南海網共同主辦的三亞新聞網報道了今年物價補貼的緣由:這是三亞市委市政府在群眾路線教育中大力克服“四風”弊端騰出兩億元的政府財力,針對三亞近幾個月來綜合食品價格指數處于較高水平、首季居民收入增加緩慢等客觀實際而推行的一次重要的惠民政策。
向全民發放物價補貼也成為三亞市長王勇在微信群里被追問的熱門話題,他在一個小眾微信群里回應朋友的關注:俺們連續發了5年了,今年才被關注。
三亞發放物價補貼,其最大價值在于政府資金用到了該用的群體上。其最大隱憂,在于難以對不合理物價上漲因素進行調節。用對了錢的同時,在市場管理上也用對勁,那么發放補貼的正向意義將比現在體現得更加完整。
模擬題1
近期,海南三亞向62萬居民一次性派發超過2.2億元紅包,引發熱議。對此你怎么看?
參考解析
近幾年來,地方政府向居民發放“紅包”的政策并不鮮見,比如南京、寧波等城市相繼向居民發放補貼,與之相比,三亞市的物價補貼政策具有“普惠制”和“常態化”特點,體現了政府執政為民、改善民生的理念,對低收入和弱勢群體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將財政資金用于民生領域無可厚非,此事有其合理性,但仍有可完善之處。【說明事件的背景,分析事件的本質,表明自己的觀點】
一方面,這項政策是一項惠民之策。第一,三亞針對所有居民和符合條件的外來務工人員的補貼,體現了一種公平,體現了稅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理念;第二,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城鄉居民和外來務工人員對三亞的歸屬感和幸福指數,有利于提升三亞的整體形象,拉近政府與群眾之間的關系;第三,緩解了居民面臨三亞作為旅游城市物價較高的生活壓力,解決了一些實際問題。另一方面,這項政策也有一些待完善的地方。比如,在這個過程中有可能出現冒領占用、權力尋租等問題;將大量的財政直接補貼給群眾,只是解決的眼前的問題、局部的問題,并非長遠之策;政府對于控制物價的市場監管依然不完善、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投入不足等都需要政府樹立科學發展的理念,堅持用長遠的眼光看問題,長久有效地改善和保障民生。【分析事件的積極影響,同時指出待完善的地方】
首先,要簡政放權,激發社會活力,不斷創造就業機會,提高群眾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是長遠之策。就業是民生之本,“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政府應該因地制宜,調整產業結構,多培育一些有競爭力的企業,多創造有價值、高收入的工作崗位,才是對一個地方的長久福利;其次,要發揮好政府對不合理物價的調節作用,加強市場監管,穩定物價才是保障群眾生活的根本之需。三亞的地理位置、旅游城市的特性等客觀因素,加上中間加價環節過多、哄抬物價現象屢禁不止等因素,導致三亞物價飛漲,要對物價高的構成機制進行分析,盡量通過優化市場監管方式剔除物價中的人為泡沫,優化市場環境;再次,要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制度,完善的教育、醫療、養老等保障制度是解決群眾后顧之憂的重要保障;最后,要加強監督,無論是發放補貼還是其他惠民政策,一定要嚴格按照國家相關法律規章和市場規律辦事,避免出現腐敗問題。【針對可能存在的問題提出可行性對策建議】
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們黨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這一宏偉目標,需要我們付出長期的努力,處理好局部與整體、眼前與長遠、公平與效率的關系,依靠群眾、因地制宜、科學決策,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體現得更加完整。【結合時政暢想未來、總結提升】
公務員行測題庫【手機題庫下載】丨搜索公眾微信號"考試吧公務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