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召移民安置地屢劃屢賣調查
“地被征了,宅基地被產業集聚區賣了,村民收入大減,6年了,政府不但沒個說法,現在還要把我們趕到山溝里去住!”在河南省南召縣白土崗鎮東溝村,一位村民說起他們這幾年的遭遇就氣憤難平。
最近,半月談記者在當地采訪了解到,2008年該縣搞產業集聚區建設,將村里1400多畝土地征收,并承諾劃定新的宅基地建移民新村。但6年間,在多數村民不同意的情況下,當地屢次將定下來的移民新村預留宅基地賣掉。承諾變廢紙,生活無著落,村民與政府沖突不斷,矛盾激化。
“一下雨看事兒不對就得跑”
來到東溝村,一條小河緊挨村莊。記者注意到,在村委會圍墻上,赫然寫著“山洪威脅區”“轉移范圍——東莊”等。村民們說,這個村位于當地鴨河口水庫上游白河北岸的一個溝岔里,屬于典型的淹沒區。
“現在東溝村的村民們都提心吊膽,一下雨看事兒不對就得跑,有條件的都去縣里租房子住了。”村民宋建華說,幾十年來每逢雨季莊稼被淹、房子被沖,是常有的事。尤其是2005年“6·30”特大暴雨發生時,村里一家三口被沖走,村民更感害怕。2007年政府專門為村民每人每年補助300元或600元的移民扶貧資金。
說起村民生活的情況,圍坐在樹下納涼的村民說,雖然處于淹沒區,但以前生活還可以。南召是傳統養蠶大縣,2008年集聚區沒有征地之前,村里幾乎家家養蠶,每戶每年能有一兩萬元的收入。征地后,村民人均不足三分地,而且這些耕地一半以上都在洪水淹沒線以下,雨多的年份,莊稼收成只能聽天由命。
村里老黨員濮發明說,自從3個村民組的經濟林和耕地被征收后,村民收入減少了50%還多。原因是,村民不僅沒有林地可養蠶,就連集聚區承諾給村民的宅基地也數次被賣掉。為此,村民與當地政府糾紛不斷,外出打工不安心,留在村里不掙錢。
由于無力解困,老支書干脆辭了職,新上任的村支書閆學帥也很無奈。他告訴記者,劃定的宅基地涉及3個村民組近千人,村委會多次向鎮里和縣政府反映群眾的呼聲,但事情一直沒有結果,村民不斷到南陽、鄭州、北京上訪。“眼下村民只剩那點兒地,溫飽問題難解決,很多村民生活靠救濟。”
三次劃定宅基地,三次被賣
為解決村民的居住安全問題,2007年白土崗鎮政府計劃實施移民搬遷安置工作。村民們以為有了盼頭,但沒想到等待他們的是一出持續多年的“扯皮”鬧劇。
2007年第一次選址,政府在現在的中利精細化工公司所在地劃出120畝土地用于村民安置。2008年產業集聚區成立后,該地塊被規劃為非金屬新型材料園區,安置地被迫更改。
2009年第二次選址,村民宅基地改為石廟嶺,當時政府寫下了保證書。該地塊位于迎賓路以南、人民路以東,距縣城只有1公里,交通便利。但一年后,在多數村民不同意的情況下,這塊地被賣給了鑫泰鈣業公司。
2012年,村民不斷上訪,當地政府和集聚區協商進行第三次選址。新址位于鑫泰鈣業公司路對面,同時給村民出具了承諾書,并在四角用鋼筋栽了界樁。一年后,在村民不知情的情況下,這塊地又被賣給了“固體王老吉”和“東方蠶絲綢”兩家企業。之后,村民在企業開工建設時多次阻擋施工,發生沖突,村民多人被當地公安部門帶走。
公務員行測題庫【手機題庫下載】丨搜索公眾微信號"考試吧公務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