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改善環境質量,維護人民健康,用實際行動讓人民看到希望。”2013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下決心解決好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大氣、水、土壤等突出環境污染問題,報告同時也對大城市發展指明出路,強調“特大城市和大城市要合理控制規模”。
在今年3月18日新任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第一場記者見面會上,他談論得最多的話題仍然是城鎮化。
在中國經濟的升級版中,這一系列的改革和發展問題可能都會在城鎮化進程中遇到。李克強還特別指出:“要注意防止城市病,不能一邊是高樓林立,一邊是棚戶連片。本屆政府下決心要再改造一千萬戶以上各類棚戶區,這既是解決城市內部的二元結構,也是降低城鎮化的門檻。”
11.灰霾襲來,“大城市病”集中爆發,引起代表委員的強烈關注。大家憂心之余,建言獻策,開出不少“藥方”,有的建議完善城市公共交通,有的提出實現機動車總量宏觀調控,制定科學的車輛分流方案,有的認為應通過法律和制度限制“攤大餅”式的發展模式……
不能說這些“藥方”沒有針對性,但基本上還屬于外科手術式的“就城治城”模式。治療“大城市病”,如果只把眼光鎖定城市內部,做些修修補補,恐怕只能減輕“病情”。治得了標,治不了本。
因為,如果發展不均衡,農村、小城鎮會遠遠落后于城市。“城市像歐洲,農村像非洲”。俗話說“人往高處走”,大家有什么理由不往城里擠?在壓力和誘惑面前,大城市又有什么理由不擴張?“大城市病”只能是在外科手術式的治療中“螺旋式”加重。
所以,要根治還應學學中醫,城鄉共同調養,標本兼治,功夫還應下在城市外。需要多一些“頂層設計”,多一些全局眼光,多一些統籌規劃,加快區域、城鄉均衡發展,在“疏”上著力。
比起外科手術式的治療,“加快區域、城鄉均衡發展”,可能短期內效果不會很明顯,但它像醫術精湛的老中醫治病一樣治本,能把“病灶”徹底祛除,讓病情不再反復。少一些急躁癥,少做一些好大喜功的表面文章,增加財政下鄉,改善基礎設施,沉下心來讓不易“看見”的鄉村、中小城鎮發展起來,不僅能終結“大城市病”,實現“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也能實現“鄉村讓生活更美好”,城鄉協調,“美麗中國”才能真正實現。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