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民是農業生產的主體,請結合給定資料,以“讓農民成為受人尊重和羨慕的職業”為題,寫一篇文章。(50分)
要求:
(1)中心明確,思想深刻;
(2)內容充實,有說服力;
(3)語言流暢,不少于1000字。
【寫作思路】
此次作文題目,作答要求上有三個重點。研讀題目,用“農民是農業生產的主體。請結合給定材料,以“讓農民成為受人尊重和羨慕的職業”為題,這里面大有玄機。
第一,有兩個關鍵詞,農民、農業,其中,農業發展是材料的話題,不能脫離,農民要成為令人羨慕,受人尊重的職業,是題目的重點。農業發展是條件,是因,而農民成為令人羨慕,受人尊重的職業是結論,是果。所以定題目為“揮農業產業化巨筆 書農民職業化華章”。
第二,作答要利用素材,也要結合自身的思考!稗r業產業化,須政策跟進”作為第一個分論點,與材料所描述的農業始終不收產業政策重視,科研投入始終比例低下有關,而第二個分論點“農業產業化,須拉長產業鏈”取決與自身的思考。也取得材料內容的支持。顯然,有獨特思考的人,才能感悟更深、聯想更多,寫出更為優質的文章。
第三,忌空談對策,言之無物的對策羅列模式的文章只能被考官打入低分一檔,議論文寫作要有實例、有論據、有感受,還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論儲備,越是能夠理論聯系實際、材料結合感悟的文章,越能得到閱卷者的青睞。
【參考例文】
讓農民成為受人尊重和羨慕的職業
黃河水、黃土地、黃皮膚,厚重的赭黃曾是我們這個東方大國的文明底色。作為第一產業的農業,不僅維系著我們民族的生存,更根植著我們的文化和夢想。工業文明的勃興,長期的城鄉二元體制,使得家園成為枷鎖,而改革開放打開了通向財富的大門,眾多農民為了追逐富裕,浪跡他鄉,家鄉卻田園荒蕪。
為什么曾經飽含希望的土地不在芬芳?農業經營的原始、農業的基礎設施的薄弱、農業科技的落后,還有農產品的長期低價,使得農業效益低下。農民污名化、農業危機則直接威脅著我們民族的生存。而破解這種困局的,只有農業的產業化和農民的職業化。
農業產業化,須政策跟進。長期的城鄉農工產品剪刀差,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初期,大力推動了我國的工業化建設。到了城市幫助農村,工業反哺農業的時候。給農產品以市場地位,給農民以定價權,是市場化力量解決城鄉差異的著力點。農民的個體經營難以獲得經營定價權,瑣碎的土地,也難以為農民贏得規模效益。政策的跟進需從農產品合作社、行會建設開始。積少成多,集腋成裘,土地流轉使得眾多的農戶通過合作組織,成為市場的主體,這是贏得市場的先決條件。這一點,菡香合作社給了我們深刻的啟示。走向合作,是農民走向職業化的第一步。
農業產業化,需從拉長產業鏈條開始。作為基礎產業的農業,嚴重依賴氣候和土地,是陽光和雨水的事業,這,也決定了農業的風險和不可控。同時,由于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糧價長期走低。所有這些,都決定了農業的效益低下。但寄托在農業之上的食品加工、釀酒、醫藥等卻利潤豐厚。農業的希望在于產業鏈條的拉長。產業一體化降低了加工行業的原料風險,優質的農產品為產業鏈的健康打下堅實的基礎。希望農莊通過產業的拉長和集成,以生態文明的理念,打造出全新的農業面貌。站在新文明的起點,新一代農民在贏得財富的同時,也必然贏得尊嚴。
農業產業化,須培養新的農民。狹隘的視野、僵化的思路、貧窮的生活是我們的農民的刻板印象。如同低下的巖漿,刻板的印象之下,其實是眾多農民不甘命運的執著。新文明將新的機會帶給農民。在生態文明的大旗下,在新農業的田野里,他們會是新的經紀人、企業家,新的財富明星,仰望星空,世界,會因他們而不同。
“為什么我的眼睛飽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沐浴生態文明的春風,千年的土地情懷,在洗去落后的污名和屈辱之后,定會催生嶄新的農業文明之花。在美麗的田園耕作,尊嚴與富裕相伴,這就是農村產業化的未來、農民職業化的新篇。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