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對比式
對比式就是通過兩種相反或在相對的東西對比起來寫開篇的方式。對比式的手法也有很多,可以是觀點的對比,事件的對比,古今的對比,中外的對比,民間和官方對比;可以是具體的對比,也可以是抽象的對比;可以是先抑后揚的對比,也可以是先揚后抑的對比。這樣的開頭的特點是差別鮮明,給人以強烈的反差。這種反差既可以起到鞭策的作用,也可以起到鼓舞的作用。
拒絕“城市二元化”
半月談2010年第二期
城市化,在當下中國人的腦海中,有著特別豐富的想象。它是引領現代化巨輪遠航的飄揚的旗幟,它是撬動全球化大國崛起的神奇的支點,它是普通中國人從傳統走向未來的一個璀璨的夢想。在中國應對后危機時代挑戰、加快經濟發展模式轉型之際,城市化又被賦予特殊的使命。
可是,當我們激情澎湃地去鼓呼、去追趕、去推進的時候,有沒有思索過、詰問過:城市化的真諦、城市化的意義是什么?我們需要的究竟是怎樣的城市化、為誰的城市化?
農民工返鄉:從挑戰中尋找機遇
半月評論
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日益加深,沿海部分企業生產經營遇到困難,用工需求減少,加上春節臨近,相當數量的農民工開始集中返鄉,給城鄉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了新情況和新問題。然而,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大量農民工集中返鄉,是一種現實挑戰,但其中也有機遇。
評析:前面兩個開篇都是對比式,但是手法截然相反,第一篇先揚后抑的手法,第二篇是先揚后抑。
駕車者該如何尊重生命
一些惡性交通肇事者對公民生命權的漠視,深深刺痛了公眾的神經,挑戰著社會的底線和人們的良知。最近,浙江杭州和江蘇南京的兩起車禍,引起了媒體和公眾的關注。前者導致了一名風華正茂年輕人的死亡,后者則造成無辜市民5死4傷的悲慘后果。同樣是飆車致人死亡,為什么南京“6·30”車禍肇事司機被批捕的罪名是“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而杭州肇事司機被公訴的罪名則是交通肇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