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考生談“文”色變,認為申論文章太難,在大學生村官考試中拉不開分數差距,干脆直接消極的“放棄“,不管作答要求是什么,統統按照自己的固定模板去展開寫作。這樣的話,等于是一種不理性的應對策略,縱觀申論的文章寫作,考生們還是可以根據“作答要求”,從細節入手啃掉申論文章這塊硬骨頭的
結構完整
結構完整主要分為形式和內容兩方面。在形式上是指要有頭有尾有正文,在內容上通常是指要有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三個部分,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有考生反映,為什么有人按照這個正確的思路去寫,卻得分很低呢?最主要的原因,一是一些考生把這個三個部分機械的分開,沒有做好過渡使三個部分有機的結合。二是沒有分配好這三個部分的比例,不同的題目對這三個部分的要求是不一樣的,政論性、評論性的論證結構文章對分析問題的要求多一些,策論性的論證結構文章要在解決問題方面多下功夫;三是文章沒有角度,沒有觀點,泛泛而談。如果出現這些問題,即便是結構完整也不可能得高分。
觀點鮮明
在申論考試中立意、角度與觀點。在絕大部分申論文章寫作中都有“觀點鮮明,自選角度,立意新穎”之類的要求。在文章寫作的閱卷規則中,絕大部分的文章都不是按點給分,判斷等級的重要標準就是是否有觀點和角度,如果沒有觀點、角度,寫的點再多也是沒有用的。所謂觀點,最直接、簡單的回答就是材料主題是宏觀指導,題干是微觀操作。當然觀點鮮明一定要符合官方積極向上的主流思想。
見解深刻
“見解深刻”近幾年常出現在作答要求中。它是出題人對考生的期望,每一個閱卷老師都喜歡讀有思想性、立意深刻的文章。再則,有見解并不是要求在寫作中出現“兩型社會”、“反四風”、“美麗中國”等字眼,而是要求考生將想要表達的內容與國家大政方針尋求一個契合點,根據對材料的理解,提出自己的觀點并加以論證。
語言流暢
語言表達能力在任何一種寫作考試中都作為一個重要的考核指標。一般說來,最好的文章表達不僅規范,而且要自然、流暢。作為申論寫作我們不可能對每個考生有那么高要求,但是很多考語言表達蒼白無力、天馬行空、邏輯不清、枯燥單一,這樣給閱卷人的印象是墨守成規,語言功底較低。語言表達多樣性不僅表現在關聯詞的使用上,還表現在文章正文寫作中。在此,建議考生們課下多閱讀一些半月談、人民日版以及新華網、人民網上的文章,形成自己的語感和
結合材料
在申論概述里面,已經強調過很多遍,申論考試的根是試卷上的給定資料,申論的任何題型都脫離不了給定資料。而文章寫作是我們經常說的“來源材料,超越材料”。不少考生在操作“結合材料”這個要求時,容易走兩個極端,要么大篇幅摘抄材料,要么就完全脫離材料,另起爐灶,揮灑一番。結合材料有兩層意思,一是寫作的中心論點依據于材料主題,而是論證中心論點的分論點提煉于材料。
結合自身實際
這個要求的設置比較“高端”。一方面是引導考生不要抄襲、硬搬材料,另一方面是考察考生的社會認知能力。但考生在操作這項要求時,會陷入一個誤區:單純列舉事例,表達情感,引發感慨,但是例子與觀點之間的論證邏輯表述欠缺。因此考生在聯系實際時,要注意“實際”不等于“事例”,要從“實際”這樣一個實踐活動中總結出一個規律性的結論,以此來服務于自己的觀點。
“細節決定成敗”?忌鷤円獙W會審題,在明確“作答要求”的基礎上,了解命題人的意圖,做到對癥下藥,在立意、表達、機構等方面下功夫,文章寫作一定會取得一個理想分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