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主題】
治理吃空餉關鍵在規制公權力
【事件還原】
2014年6月,有網友反映,陜西米脂縣水資源管理辦王某吃空餉十余年,還在縣里的聯通公司兼職,領雙份工資。米脂縣紀委以“長期在外兼職、從事第二職業”,決定給予王某黨內嚴重警告處分。該縣水資源管理辦一位負責人表示,“多年來,單位安排的工作,王某均能順利完成,只是偶爾會提前下班”,“王某的妻子沒有工作,家庭情況困難,所以才利用其他時間賺取外快”。此事一出,引起網友熱議。
2014年1月,陜西省渭南市委全會通報稱,大荔縣副縣長任某在其他縣任副縣長期間,利用職務之便,為正在上學的兒子辦理了工資關系,從2011年11月至2013年5月累計領取財政資金4.5萬余元。事件最終處理結果是,違規領取的工資全額上繳,任某被給予黨內警告處分。
【提出對策】
[對策措施]
一是要加強對公職人員的宣傳教育。加強宣傳教育,將干部編制管理、干部任用工作納入干部學習的內容,增強公職人員依法依規管理任用人員的責任意識。真正讓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
二是規范編制的管理。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編制管理的混亂和不透明是造成“吃空餉”的重要原因。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的在編人員,其工資和福利待遇都源于政府稅收,屬于公共財政的范疇,這些部門的編制規劃、編制使用,以及員工的錄用、升遷、離崗離職等情況,自然應當向社會公開,接受社會監督,甚至可以考慮逐步推行編制實名制,推動編制管理進一步規范化、科學化。
三是要強化法規制度的約束力。著重加強對人事和財政監管制度建設,嚴格規范停薪留職、借用借調等行為,健全層層審批及動態跟蹤管理制度,特別要加強法律法規建設,推動“吃空餉”行為入罪量刑,使查處時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四是要完善監督機制。要著力改變治理“吃空餉”自上而下的單一格局,有效發揮社會監督作用,暢通舉報渠道,落實快速查辦及信息反饋機制,引導、鼓勵社會各界特別是媒體、廣大群眾對“吃空餉”的監督,構建較為完善的監督網絡。深入推進黨務、政務(事務)、財務公開,將編制、崗位、人員、工作信息等曬在陽光下,確保群眾知情權,解決當前普遍存在的“怎么監督、監督什么”的難題。
五是要強化懲治的威懾力。只有懲治有力,預防才能有效。要做到有案必查、查必從嚴,加大“吃空餉”者的違法成本,不僅要向“吃空餉”者追繳違法所得,還要清理出干部隊伍,并追以刑責。同時還是對“吃空餉”行為實行源頭追溯問責,對“吃空餉”行為負有領導責任、直接責任或監管責任的領導干部,對涉及幫助“吃空餉”者違規操作的單位或干部職工,按照問責制的有關規定嚴肅處理,給予組織處理、黨政紀處分或追究刑責,從而始終保持高壓態勢,遏制“吃空餉”的發生。
關注"考試吧公務員"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公務員報名、真題答案、備考信息!
公務員考試題庫【手機題庫下載】丨搜索公眾微信號"566公務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