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完整的片段閱讀題由三個部分組成:原文、提問和四個選項,大部分考生的做題慣性是將心思放在閱讀原文,很少關注四個選項,因此,經常出現這樣的問題:文章讀懂了,但是答案就是選錯了或者能夠輕易地排除兩個選項,但剩下兩項總是拿不定。實際上,精細分析選項不僅對答案的優化選擇,而且對于辨別題型以及讀懂文章都具有良好的指示作用。
一,精細分析選項對理解文章具有提示作用
目前言語模塊出題有一個趨勢,就是文字量越來越大,閱讀原文顯得越來越困難,因此,學員對理解文章投入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其實換個角度看,四個選項的設置就是圍繞文章展開的,而且選項較原文簡短、易懂、概括性強,讀懂四個選項為理解原文提供了一些可行的角度,也可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二,精細分析選項有助于理解與把握題型
1、有助于對于區分與理解主旨概括題與意圖判斷題
就目前的公考來說,片段閱讀的主打題型是:主旨概括題和意圖判斷題,二者從考察的本質上其實是有所差異的,主旨概括題側重于集中和概括的思維,而意圖判斷題側重考察發散性思維,因此,有學員做意圖判斷題時只選擇發散性的選項而一味排除與文章含義相同的字面選項,也因此選錯答案。我們可以看到:意圖判斷題答案的設置上發生了很大變化,幾乎一半的答案是合理發散的,而另一半是同義替換的(甚至更多)。這就告訴大家,意圖判斷題答案的選擇呈現多樣化,不一定發散性的選項是答案,也不一定字面含義的選項是錯誤的,關鍵在于選項如何設置。現舉兩例加以說明:
【例題1】隨著環境的日益惡化,大熊貓的處境日益艱難。這句話意在說明( )
A. 應該保護狗熊
B. 大熊貓生存狀況越來越惡劣
C. 應該保護大熊貓
【解析】文章強調的重點依然是:生存狀況惡劣,發散之后應為:保護,這時仔細觀察三個選項:AC都是經過發散的選項,但文章論述的主體是大熊貓不是狗熊,A錯誤,進一步比較BC,B項是文章的同義替換,C是發散性選項而且也是圍繞主體大熊貓展開,因意圖題本質上考察發散性思維,因此,C比A項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