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包括了居民、地區、共同關系、社區組織和社區意識五項要素。通常有三種不同概念的社區:①地理和結構概念的社區;②心理與互動概念的社區;③社會與行動概念的社區。
我國從政策角度對“社區”的定義主要出現在2000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民政部《(關于在全國推進城市社區建設的意見)的通知》中,它提出“社區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圍內的人們所組成的社會生活共同體!辈⑦M一步指出,我國“城區社區的范圍,一般是指經過社區體制改革后做了規模調整的居民委員會轄區!
1 社區社會工作的含義
(1)社區與社會工作從社會工作的角度理解社區,它包括了三種意義:①社區是一個工作地點和環境;②社區是一個互相關懷和照顧的網絡;③社區是影響社會政策的基地。
(2)社區社會工作的含義社區社會工作主要代表了兩個層面的意義:
、偕鐓^社會工作是社會工作的一個實務領域,即社會工作者針對某一個目標社區,一方面運用各種專業方法提供多元化服務,提高居民社會意識,協助居****用社區資源,解決社區問題,另一方面,社會工作者還協助社區居民建立友善的鄰里關系,鼓勵互相照顧和關懷,滿足社區需求,實現社區和諧;
、谏鐓^社會工作是社會工作的一個專業方法,主要強調綜合運用實踐模式(如地區發展、社會策劃、社區照顧等),通過科學的工作過程,采用系列專業技巧,處理社區問題,推進社區發展。
2社區社會工作的目標
(1)社區社會工作的基本目標
①促進居民參與,解決社區問題 社會工作者的重要任務是幫助居民建立參與解決社區問題的信念,使其樹立信心,傳授其解決社區問題的知識和技巧,發現居民的潛能,培育居民的領導能力,推動居民參與集體行動,群策群力解決社區問題,改善居民的自我形象,提升居民和社區自決和自立的能力。
、诟纳粕鐓^關系,提升社區意識社區關系主要有兩種表現形式:a.對外關系,指社區通過與政府機構、轄區單位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表達居民的意見和訴求,爭取資源,解決社區問題和滿足社區需求;b.對內關系,包括社區內部各組織(如居委會、服務站、業主委員會、物業公司等)之間的關系和居民和居民之間的各種關系。
、弁诰蛏鐓^資源,滿足社區要求 社區工作者在挖掘資源的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a.重視挖掘社區中的人力資源;b.重視社會政策研究工作;c.重視轄區單位(或組織)的資源發展工作。
(2)我國城市社區建設的基本原則和目標
①基本原則包括:a.以人為本,服務居民;b.資源共享,共駐共建;c.責權統一,管理有序;d.擴大民主,居民自治;e.因地制宜,循序漸進。
、谥饕繕
a.適應城市現代化的要求,加強社區黨組織和社區居民自治組織的建設,建立起以地域性為特征、以認同感為紐帶的新型社區,構建新的社區組織體系。
b.以拓展社區服務為龍頭,不斷豐富社區建設的內容,.增加服務的發展項目,促進社區服務網絡化和產業化,努力提高居民生活質量,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
c.加強社區管理,理順社區關系,完善社區功能,改革城市基層管理體制,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社區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d.堅持政府指導和社會共同參與相結合,充分發揮社區力量,合理配置社區資源,大力發展社區事業,不斷提高居民的素質和整個社區的文明程度,努力建設管理有序、服務完善、環境優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際關系和諧的新型現代化社區。
社區社會工作的主要內容
我國城市基層的管理體制
(1)計劃經濟時期我國城市基層的管理體制是以“單位制”為主、“街居制”為輔。
①單位體制不僅是生產組織,也是一個復合組織,兼有政治、經濟和社會三方面的功能,成為社會整合的重要管理方式。
、趪彝ㄟ^“街一居”(街道辦事處和居民委員會),對少數的社會閑散人員、民政救濟與社會優撫對象進行社區行政管理。
(2)市場經濟時期我國城市基層的管理體制 20世紀80年代后期,我國開始推行“社區建設”,有別于傳統的“街居制”,民政部通過調整街道辦事處與居委會的上下隸屬關系,賦予居委會更多社區事務自主權,來倡導“社區制”。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