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2 頁:材料分析題 |
第 3 頁:寫作題 |
二、材料分析題,根據所給材料回答問題。
30.【題干】材料:
楊老師帶班后不久就遇到—件麻煩的事。午餐時,小強被小斌打了。楊老師立刻打電話通知雙方家長。沒想到家長來后都認為自己的孩子沒有錯,吵得不可開交,最后竟然動起手來……幼兒沖突的問題并沒有解決,類似這樣的事情楊老師又遇到了過幾次,很是頭疼。為有效處理幼兒沖突問題,楊老師主動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還查閱了許多幼兒心理發展方面的書籍,咨詢幼兒教育專家,了解幼兒心理發展知識,探尋幼兒沖突行為的誘因,尋求破解良策。經過長期理論和實踐的積淀,楊老師逐漸成為處理幼兒沖突方面的專家,并出版了《楊老師教你應對幼兒沖突50招》為妥善處理孩子之間的沖突,楊老師定期在幼兒園為家長做專題講座,還經常與家長溝通幼兒的情況,其所在幼兒園孩子之間的沖突逐漸減少,家長之間因孩子沖突而產生矛盾也漸漸消失了。
【題干】請結合材料,從教師觀的角度,評析楊老師的教育行為。(14分)
【解析】材料中,楊老師的教育教學行為符合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師觀,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1)從教學與研究的關系來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研究中的心態置身于教學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中的各種問題,對自身的行為進行反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研究。材料中,楊老師對于幼兒沖突的問題細致研究,探尋幼兒沖突行為的誘因,尋求破解良策,他的做法體現了教師是教學的研究者。
(2)從對待自我上看,新課程強調教師應注重反思。教師只有對自己的教學不斷的進行反思,才能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發展,也可以促進教師自我成長。材料中,楊老師面對教育中面對幼兒沖突家長沖突無法解決的現狀,及時反思自己,主動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還查閱了許多幼兒心理發展方面的書籍,咨詢幼兒教育專家,了解幼兒心理發展知識,他的做法體現了教師注重反思。
(3)在對待與其他教育者的關系上,新課程強調合作。教師之間一定要相互尊重、相互學習,團結互助。不同年級、不同學科的教師應相互配合、齊心協力地培養學生。材料中,為妥善處理孩子之間的沖突,楊老師定期在幼兒園為家長做專題講座,還經常與家長溝通幼兒的情況,體現了楊老師能夠加強和家長的聯系及合作,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總之,楊老師的教育教學行為符合教師觀的要求,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
31.【題干】材料:
一天,劉老師組織區域活動時,小朋友們發現建構區新添了不少積木,十多個小朋友都涌進了建構區,興高采烈地搭起了積木。
“喂,你踩到我的積木了。”超超說“干嗎呀?你別擠我。”靜靜說。
這時,有的孩子開始爭搶自己喜歡的積木,甚至扭打在一起。見此情景、劉老師立刻予以制止。
劉老師問:“你們覺得這么多人擠在一起,好玩嗎?”
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說:“不好玩!太擠了,都撞疼我了。”……
劉老師接著說:“那我們得想個辦法呀!”
超超說:“得互相謙讓,就讓我先玩會兒吧。”“我也要先玩。”靜靜著急地說。
劉老師說:“互相謙讓是別人先讓自己,還是自己先讓別人呀?孩子們互相看看不吱聲。
靜靜說:“好吧,我先去美工區,下午再來玩。”劉老師馬上說:“看,靜靜先讓別人玩了,下午我們讓靜靜先玩。”
這時,超超和幾個小朋友也陸續去了別的游戲區。現在建構區還剩下9個小朋友,劉老師感覺還是多了,但沒再吱聲,她想讓小朋友自己感受后再解決問題。
果然,沒玩多久就有小朋友提出還是太擠了。“那么多少人一起玩合適呢?"劉老師繼續引導孩子們,于是大家商定一個—個往外減人,直到感到合適為止。最后,大家—致認為五六個小朋友玩比較合適。
下班以后,別的老師都回家了,劉老師還在辦公室回看在建構區拍攝的活動視頻,分析幼兒在活動中的游戲行為與表現,并形成了觀察報告。
【題干】請結合材料,從教師職業道德的角度,評析劉老師的教育行為。(14分)
【解析】劉老師的教育教學行為符合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要求,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劉老師的教育行為體現了關愛學生的職業道德規范,關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靈魂與核心。它要求教師們做到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材料中孩子爭搶玩具扭打在一起,柳老師見狀并沒有教育孩子而是耐心教育孩子,所以柳老師做到了關心每一位學生。
劉老師的教育行為符合教書育人的職業道德規范,教書育人要求老師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材料中,劉老師耐心引導孩子們認識到爭搶積木的錯誤,啟發幼兒懂得互相謙讓,輪流玩耍。也是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和友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劉老師做到了教書育人。
劉老師的教育行為符合愛崗敬業的職業道德規范,愛崗敬業說明教師要忠誠于人民教育事業志存高遠,勤懇敬業,甘為人梯,樂于奉獻。對工作高度負責,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認真輔導學生,不得敷衍塞責。材料中劉老師在下班后,在辦公室回看在建構區拍攝的活動視頻,分析幼兒在活動中的游戲行為與表現,并形成了觀察報告。劉老師做到了對工作的盡職盡責,體現了愛崗敬業的職業道德。
總之,材料中劉老師的教育教學行為符合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值得許我們學習借鑒。
32.【題干】材料:
無論中外,也無論古今,大家都要求“老實話”,可見“老實話”是不容易聽到見到的。大家在知識上要求真實,他們要知道事實,尋求真理。但是抽象的真理,打破砂鍋問到底,有的說可知,有的說不可知,至今紛無定論,具體的事實卻似乎或多或少總是可知的。況且照常識上看來,總是先有事后才有理,而在日常生活里所要應付的也都是些事,理就包含在其中,在應付事的時候,理往往是不自覺的。因此強調就落到了事實上。常聽人說“我們要明白事實的真相”,既說“事實”,又說“真相”,疊床架屋,正是強調的表現。說出事實的真相,就是“實話”。買東西叫賣的人說“實價”,問口供叫犯人“從實招來”,都是要求“實話”
人們為什么不能不肯說實話呢?歸根結底,關鍵是在利害的沖突上。自己說出實話,讓別人知道自己的虛實,容易制自己。就是不然,讓別人知道底細,也容易比自己搶先一著。在這個分配不公平的世界上.生活好像戰爭,往往是有你無我:因此各人都得藏著點兒自己,讓人莫名其妙。于是乎勾心斗角,捉迷藏,大家在不安中猜疑著。向來有句老話,“知人知面不知心”,還有“逢人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這種處世的格言正是教人別說實話,少說實話,也正是暗示那利害的沖突。我有人無,我多人少,我強人弱,說實話恐怕人來占我的便宜,強的要越強,多的要越多,有的要越有。我無人有,我少人多,我弱人強,說實話也恐怕人欺我不中用:弱的想變強,少的想變多,無的想變有。人與人如此,國與國又何嘗不如此!
人們在情感上要求真誠,要求真心真意,要求開誠相見或誠懇的態度。他們要聽真話,“真心話”,心坎兒上的,不是嘴邊兒上的話,這也可以說是“老實話”。但是“心口如一”向來是難得的,“口是心非”恐怕大家有時都不免,讀了奧尼爾的《奇異的插曲》就可恍然。”
口蜜腹劍“卻真成了小人。真話不一定關于事實,主要的是態度。可是,如前面引過的,“知人知面不知心”,不看什么人就掏出自己的心肝來,人家也許還嫌血腥氣呢!所以交淺不能言深,大家一見面兒只談天氣,就是這個道理。所謂推心置腹,所謂肺腑之談,總得是二三知己才成;若是泛泛之交,只能敷敷衍衍,客客氣氣,說—些不相干的門面話。這可也未必就是假的,虛偽的。他至少眼中有你。有些人—見面冷冰冰的,拉長了面孔,愛理人不理人的,可以算是“真”透了頂,可是那份兒過了火的“真”,有幾個人受得住!本來彼此既不相知,或不深知,相干的話也無從說起,說了反容易出岔兒,樂得遠遠兒的,淡淡兒的,慢慢兒的,不過就是彼此深知,像夫婦之間,也未必處處可以說真話。“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個人總有些不愿意教別人知道的秘密,若是不顧忌著這些,怎樣親愛的也會碰釘子的。真話之難,就在這里。
問題:
(1)【題干】文章畫線句說也無論古今,大家都要求“老實話”的理由是什么?請簡要概括。(4分)
【解析】因為“老實話是不容易聽到見到的。大家在知識上要求真實,他們要知道事實,尋求真理。但是抽象的真理未必可知,具體的事實卻總是可知部分的。日常生活里所要應付的事,理也包含在其中,在應付事的時候,理往往是不自覺的。因此強調就落到了事實上。
(2)【題干】在“說老實話”這一問題上,文章有哪些看法?請簡要分析。(10分)
【答案】①“老實話”是不容易聽到見到的。抽象的真理未必可知,具體的事實卻總是可知部分的。因此溝通強調就落到了事實上。說出事實的真相,就是“實話”。
②利害的沖突導致人不肯說“老實話”,讓別人知道自己的虛實,容易控制自己。就是不然,讓別人知道底細,也容易比自己搶先一步。
③人們在情感上要求真誠,要求真心真意,要求開誠相見或誠懇的態度。他們要聽真話,“真心話”,心坎兒上的,不是嘴邊兒上的話,這也可以說是“老實話”。但是“心口如一”向來是難得的“☐是心非”恐怕大家有時。
相關推薦:
2022上半年教師資格考試真題答案 ※ 萬題庫估分 ※ 微信對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