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第一節中外歷史上的重大事件 |
第 2 頁:第二節 中外科技人物及成就 |
第 3 頁:第三節 科普常識 |
第 4 頁:第四節 中國傳統文化知識 |
第 5 頁:第五節中外文學史上作家作品 |
第 6 頁:第六節藝術鑒賞知識 |
第一節 中外歷史上的重大事件
(一)中國歷史上的重大事件
略
(二)外國歷史上的重大事件
◇約公元前至18世紀略
◇1773年12月16日,波士頓傾茶事件;1774年9月,費城召開第一屆大陸會議,號召北美人民聯合起來,抵抗英軍鎮壓;1775年4月19日,“萊克星頓的槍聲”標志著北美獨立戰爭開始;1775年5月,第二屆大陸會議召開,改編大陸軍,推選華盛頓為總司令,大陸會議成為北美人民反英的最高權力機構;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通過杰弗遜等人起草的《獨立宣言》,宣告美國獨立;1777年,薩拉托加大捷;1781年10月,英軍在約克鎮投降,北美獨立戰爭基本結束。
◇1782年,詹姆斯•瓦特發明萬能蒸汽機,推動工業革命步伐,開辟“蒸汽時代”。
◇1783年,美英簽訂《巴黎和約》,英國承認美國獨立。
◇1787年5--9月,費城召開制憲會議,制定《合眾國憲法》,確立美國三權分立的聯邦體制。
◇1789年5月,法國三級會議在凡爾賽宮開幕,成為法國革命的導火線;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獄,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君主立憲派掌握國家政權,頒布了《人權宣言》和之后的1791年憲法,開始實行君主立憲政體。1792年,吉倫特派上臺,建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處死國王;1793年,雅各賓派上臺;1799年,拿破侖發動霧月政變;1804年,拿破侖稱帝,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拿破侖帝國),頒布《民法典》;1815年,拿破侖帝國崩潰,歷時26年的法國大革命結束。
◇19世紀早期,圣西門、傅立葉、歐文創立空想社會主義。
◇1814年,史蒂芬孫制造了第一臺蒸汽機車。
◇1848年,德國三月革命,為資本主義發展創造條件;《共產黨宣言》在倫敦發表,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
◇19世紀中葉,英國建成以紡織、煤炭、鋼鐵、機械為核心的現代工業體系,工業革命基本完成,成為“世界工廠”。在英國工業革命的影響下,法、美、德等歐洲國家也邁上了工業化的道路。同時,工業革命中產生資本家與工人兩大階級,階級斗爭激烈。城市化進程加快。
◇1861年,美國南北戰爭開始(北方資本主義工商業與南方種植園奴隸制經濟的矛盾);亞歷山大二世農奴制改革,使俄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但改革是自上而下的,所以仍保留著大量的封建軍事殘余。
◇1862年,林肯頒布《解放宣言》、《宅地法》,鼓舞北方士氣,扭轉戰局;俾斯麥任普魯士首相,推行鐵血政策。
◇1863年,美國內戰聯邦軍隊取得葛底斯堡戰役勝利,成為南北戰爭轉折點;1865年4月,為期4年的美國南北戰爭以聯邦政府的勝利而結束。
◇1868年,日本西南武士武力倒幕,廢除幕府制度,實行“王政復古”;10月,明治維新(日本工業革命)。
◇1870年,普、法色當戰役,法國戰敗,法蘭西第二帝國覆滅,資產階級組成第三共和國臨時政府。◇1871年,德國通過王朝戰爭取得統一;法國3月18日革命,28日建立第一個無產階級政府一一巴黎公社。4月巴黎公社被殘酷鎮壓。
◇1879年,德國、奧匈帝國締結同盟條約;1882年,意大利加入德奧軍事同盟,三國同盟形成,又稱“同盟國”。
◇19世紀70年代,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電力的發明和運用是其核心內容,電力時代到來。形成大企業與資本壟斷,加劇競爭無序性,是經濟危機與社會沖突的重要原因。
◇19世紀70年代一20世紀初,德國工業革命,工業產量歐洲第一,世界第二。受軍國主義影響,具有擴張性。
◇19世紀下半葉一20世紀初,美國第二次工業化浪潮,重工業(鋼鐵、石油、化學、汽車)發展及電訊業是工業化標志,美國代替英國成為“世界工廠”。
令1892年,法、俄締結軍事同盟。
◇19世紀90年初,日本從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實現“脫亞入歐”的目標。日本廢除不平等條約,走上資本主義道路,但保留傳統天皇制,為走上軍國主義道路埋下伏筆。
◇20世紀初,資本主義殖民體系形成,帝國主義瓜分世界。
◇1907年,英國與法、俄簽訂軍事協定,三國協約形成,又稱“協約國”。
◇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在薩拉熱窩被刺殺;1914年7月28日,奧匈向塞爾維亞宣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1914—1915年,西線:馬恩河戰役;東線:東普魯士戰役。1916年,西線:凡爾登戰役、索姆河戰役、日德蘭海戰;東線:坦能堡戰役;1917年,西線:德國無限制潛艇戰,美國參戰;東線:俄國退出。
◇1917年11月17日,俄國十月革命。
◇1918年,德國投降,奧匈帝國瓦解,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失敗而告終,四大帝國崩潰(德意志、奧匈、奧斯曼、俄國)。1918年11月11日,德國在停戰協議上簽字,標志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的失敗而告終。
◇1919年1-6月,巴黎和會由美、英、法三國主導(美國——威爾遜、英國——勞合•喬治、法國一克列孟梭主導)。1919年6月28日,與德國簽訂《凡爾賽條約》,后與戰敗國締結的和約,總稱《巴黎和約》,構成“凡爾賽體系”。
◇1920年。國際聯盟成立。
◇1921-1922年,針對亞太地區展開華盛頓會議。簽訂《四國公約》、《五國海軍協定》、《九國公約》。
◇1921—1925年,蘇俄實行新經濟政策。
◇1922年,蘇聯成立;意大利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政權。
◇1925年,蘇聯進行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
◇1929—1933年,世界經濟危機爆發。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紐約證交所股價暴跌,經濟衰退,生產力下降,失業率居高不下。
◇1931年,英國議會通過《威斯敏斯特法案》,英聯邦形成。
◇1933年,羅斯福當選美國總統,通過國家干預和調控以及社會保障措施恢復經濟,史稱“羅斯福新政”;德國希特勒上臺執政,推行法西斯,以集權為特征,以擴張為目標。
◇1936年,日本二二六事變后,軍部確立統治地位,正式建立法西斯統治。
◇1938年,英、法、意、德簽訂《慕尼黑協定》,英、法實行綏靖政策,避戰求和,意圖禍水東引。
◇1939年9月1日,德國突襲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爆發。
◇1940年,5月,敦刻爾克大撤退;9月27日,德、意、日簽訂《三國同盟條約》;不列顛空戰是歷時最長、規模最大的空戰。
◇1941年,莫斯科保衛戰粉碎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日本偷襲珍珠港,揭開太平洋戰爭序幕,“二戰”進一步擴大;美國通過《租借法案》,援助反法西斯國家;8月,英美兩國聯合發表《大西洋憲章》,促進一切國家之間的經濟合作。
◇1942年1月1日,26個國家簽署《聯合國家宣言》,之后陸續有21個國家加入,世界反法西斯聯盟成立。
◇1942年,中途島海戰,美軍大敗日軍,掌握太平洋戰場主動權;斯大林格勒戰役勝利,改變蘇德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局勢;英軍在北非取得阿拉曼戰役的勝利。
◇1943年,美、英登陸西西里島,墨索里尼被廢,意大利投降;美、英、蘇德黑蘭會議、美英諾曼底登陸;《開羅宣言》:要求日本歸還臺灣等中國領土;美英蘇中共同宣布成立一個國際組織。
◇1944年,美、英、蘇、中四國在敦巴頓會議上命名國際組織為“聯合國”。
◇1944年7月,44個國家制定《布雷頓森林協定》。
令1945年,4月,美蘇易北河會師。5月8日,蘇聯攻克柏林,德國投降;《聯合國憲章》在美國簽署;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簽署投降書,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10月24日,聯合國正式成立。
◇1945年2月,美、英、蘇舉行雅爾塔會議,雅爾塔體制形成。
◇1945年12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成立,以美元為中心的世界貨幣體系建立起來,史稱“布雷頓森林體系”。
◇1946年3月,英國前首相丘吉爾在美國富爾頓發表“鐵幕”演說,揭開了美蘇冷戰的序幕。
◇1947年3月,“杜魯門主義”提出,遏制蘇聯共產主義,美蘇冷戰開始。
◇1947年10月,23個國家締結了《關稅與貿易總協定》。
◇1947年,美國國務卿馬歇爾提出“歐洲復興計劃”,即“馬歇爾計劃”;蘇聯提出“莫洛托夫計劃”。
◇1948年,德國西區幣制改革,蘇聯切斷東、西兩德交通,對西柏林實行封鎖(第一次柏林危機)。
◇1949年,12國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北約”);蘇聯成立“經互會”。
◇1949年9月,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成立;10月,德意志民主德國成立。
◇20世紀5060年代,美蘇爭霸:第二次柏林危機、古巴導彈危機,美國打壓蘇聯。
◇1951年,歐洲6國(法、西德、意、比、荷、盧)簽訂《歐洲煤鋼聯營條約》,建立“歐洲煤鋼共同體”。
◇1955年,為了對抗北約,蘇聯、東歐國家成立“華沙條約組織”(簡稱“華約”)。
◇1957年3月,西歐六國簽訂《羅馬條約》,成立“歐洲經濟共同體”、“歐洲原子能共同體”。
◇1960年,眾多非洲國家獨立,這一年被稱為“非洲獨立年”。
◇1967年7月,“歐洲煤鋼共同體”、“歐洲經濟共同體”、“歐洲原子能共同體”合并,取名“歐洲共同體”,簡稱“歐共體”;1968年,歐共體成員成立關稅同盟,組建農業共同市場。
◇20世紀70年代,美蘇爭霸:美國陷入越南戰爭,戰略收縮;20世紀80年代,美蘇爭霸:美國開展“星球大戰計劃”,軍備競爭,拖垮蘇聯經濟。蘇聯發展停滯,戰略收縮。
◇1990年10月3日,東、西兩德統一,雅爾塔體制瓦解。
◇1991年,歐共體12國成員在荷蘭簽署《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簡稱《馬約》),決定歐共體改名為“歐洲聯盟”(簡稱《歐盟》)。
◇1991年12月25Et,蘇聯解體,冷戰結束,世界兩極格局向多極轉變。
◇1993年,《馬約》被通過,歐洲聯盟正式成立。
◇1995年1月1日,世界貿易組織(WTO)開始運作,總部設在日內瓦。
◇2002年1月1日,歐元啟用。
◇2003年3月20日,美英聯軍在未得到聯合國授權的情況下,發動伊拉克戰爭,推翻了薩達姆政權。7月13日,伊拉克成立臨時管理委員會,此后針對美英聯軍及外國機構的襲擊、爆炸事件不斷。12月13日,薩達姆在提克里特附近被美軍抓獲。
◇2003年初,非典型肺炎疫情開始在一些國家和地區流行,隨后波及全球32個國家和地區。
◇2004年初,禽流感疫情在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10個國家和地區蔓延,數千萬只家禽病死或被宰殺銷毀,泰國、越南等國還出現多起人因感染禽流感而死亡的病例。疫區的禽產品在世界許多國家遭到禁運。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域發生強烈地震,并引發海嘯,影響到印度尼西亞、泰國、緬甸、馬來西亞、孟加拉國、印度、斯里蘭卡、馬爾代夫、索馬里、塞舌爾、肯尼亞等東南亞、南亞和東非國家,造成重大人員傷亡。
◇200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5月9日,俄羅斯舉行紀念衛國戰爭勝利60周年盛大慶典,五十多個國家領導人出席60周年特別會議。中國、韓國等許多亞太地區國家也舉辦各種活動,紀念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
◇2006年10月9日,安理會正式向聯合國大會推薦韓國外交通商部長官潘基文為下一屆聯合國秘書長。10月13日,第六十一屆聯合國大會正式任命62歲的潘基文接替安南,擔任聯合國第八任秘書長,任期自2007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這是繼緬甸的吳丹于1961—1971年擔任聯合國秘書長后,亞洲人在時隔35年后再次出任該職。
◇2007年12月3—15日,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舉行,大會通過了“巴厘島路線圖”,為2012年《京都議定書》第一承諾期到期后的溫室氣體減排談判設定了議程。
◇2008年8月8-24日、9月9—17日,第29屆奧運會和北京殘奧會先后在北京舉行,參賽國家和地區及運動員數量均超過往屆。出席奧運會開幕式的有來自世界八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領導人和貴賓,達到歷史之最。東道主中國為舉辦一屆有特色、高水平的奧運會、殘奧會作出了巨大努力,實現了“兩個奧運同樣精彩”的承諾。
◇2008年11月4日,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貝拉克•奧巴馬在總統選舉中以較大優勢擊敗共和黨對手約翰•麥凱恩,當選美國第56屆總統,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非洲裔總統。
◇2009年,在亞丁灣海域的索馬里海盜活動依然猖獗。年初以來,已有近40艘船只和五百多名船員遭海盜劫持。中國海軍已先后有四批護航編隊在亞丁灣海域與多國海上力量為過往船只護航。11月6—7日,由中國、俄羅斯、印度、歐盟海軍、日本海上自衛隊、多國海上力量等代表參加的亞丁灣護航國際合作協調會在北京召開,討論在亞丁灣海域實行分區護航合作、謀求護航國際合作的最佳辦法,加大打擊海盜活動力度。
◇2009年,美國東部時間2月10日11時55分,西伯利亞上空約790公里處,美國銥衛星公司的“銥33”商用通信衛星與俄羅斯已報廢的“宇宙2251”軍用通信衛星相撞。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發生完整的在軌衛星相撞事件,產生了大量太空垃圾,引起人們對太空安全的擔憂。隨著人類開發利用太空步伐的加快,加強和完善太空管理已刻不容緩。
◇2009年6月11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將甲型H1N1流感警戒級別從5級提升至最高級6級。9月7日,中國批簽發第一批可實施免疫接種的合格疫苗產品,成為世界首個可以應用甲流疫苗的國家。
◇2009年12月7日,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召開,來自全球一百九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約1.5萬名各界代表與會,一百多個國家的領導人和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等國際組織負責人出席大會領導人會議,就《京都議定書》第一承諾期到期后如何減排溫室氣體進行討論。經過13天艱難談判,會議達成不具法律約束力的《哥本哈根協議》。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說,本次會議“朝著正確的方向邁出了一步”。
◇2010年1月1日,中國一東盟自貿區建成。這是目前全部由發展中國家組成的最大自貿區,涵蓋19億人口、國內生產總值6萬億美元、貿易額4.5萬億美元。
◇2010年4月14日,冰島埃亞菲亞德拉冰蓋下一座火山噴發,火山灰在高空向東向南飄散,在挪威、波蘭、德國、法國、比利時、英國以及俄羅斯等多國上空聚積,導致歐洲空中交通一度癱瘓,波及全球空運。
◇2010年4月20日,英國石油公司租賃的“深水地平線”鉆井平臺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附近的墨西哥灣水域爆炸起火并最終沉沒,導致11人死亡和大量原油外泄。事故造成400多萬桶原油流人大海,釀成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漏油事件。
◇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部海域發生里氏9.0級地震并引發巨大海嘯,共造成15645人死亡、4984人失蹤。地震和海嘯導致福島第一核電站多個機組發生放射性物質泄漏。
◇2011年5月1日,美軍“海豹”突擊隊員乘直升機發動越境襲擊,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以北的阿伯塔巴德擊斃“基地”組織領導人本•拉丹,使這一恐怖組織受到重創。10年前,美國發生“9•11”恐怖襲擊事件,本•拉丹被美國認為是策劃襲擊的頭號嫌疑人。
◇2011年,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日12月17日逝世。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