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第一節中外歷史上的重大事件 |
第 2 頁:第二節 中外科技人物及成就 |
第 3 頁:第三節 科普常識 |
第 4 頁:第四節 中國傳統文化知識 |
第 5 頁:第五節中外文學史上作家作品 |
第 6 頁:第六節藝術鑒賞知識 |
第二節 中外科技發展史上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
(一)中國科技史上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
◆中國古代科技史上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成就
◇《春秋》記載,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于北斗”,這是世界上公認的首次關于哈雷彗星的確切記錄。
◇戰國時期,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學著作《甘石星經》,其中有豐富的天文記載。
◇《墨經》中有大量的物理學知識,其中包括杠桿原理和浮力理論的敘述,還有聲學和光學的記載,尤其是關于光影關系、小孔成像等,寫得很系統,被現代科學家稱為“墨經八條”。
◇戰國時期名醫扁鵲,被后人奉為“脈學之宗”,他采用的望、聞、問、切四診法,成為我國中醫的傳統診病法,兩千多年來一直為中醫所沿用。
◇西漢關于太陽黑子的記錄,被世界公認為是有關太陽黑子的最早記錄。
◇東漢科學家張衡,從日、月、地球所處的不同位置,對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學解釋。張衡發明制作的地動儀,可以遙測到千里之外地震發生的方向,比歐洲人制作地動儀早一千七百多年。
◇成書于東漢的《九章算術》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應用數學,它的出現標志中國古代數學形成了完整的體系。
◇戰國問世、西漢編訂的《黃帝內經》,是我國現存較早的重要醫學文獻,奠定了我國醫學的理論基礎。
◇東漢的《神農本草經》,是我國第一部完整的藥物學著作。
◇東漢的華佗擅長外科手術,被人譽為“神醫”,他發明的麻沸散,可以大大減輕病人的痛苦,這一發明比西方早一千六百多年。
令東漢的張仲景,著有《傷寒雜病論》,后人稱張仲景為“醫圣”。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紙的國家。西漢前期已經有了紙。105年,東漢蔡倫改進了造紙術,人稱“蔡侯紙”。
◇南朝的祖沖之精確地算出圓周率是在3.1415926至3.1415927之間,這一成果比外國早近一千年。他著有《綴術》,對數學的發展作出了杰出的貢獻。
◇北朝賈思勰所著的《齊民要術》,系統地總結了6世紀以前黃河中下游地區農牧業生產經驗、食品加工與貯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是中國現存最早最完整的農書。
◇西晉裴秀是中國古代杰出的地圖學家,他繪制出了《禹貢地域圖》,還提出了繪制地圖的原則。
◇北魏酈道元所著的《水經注》,全面而系統地介紹了水道所流經地區的自然地理和經濟地理等諸方面的內容,是一部歷史、地理、文學價值都很高的綜合性地理著作。
◇公元7世紀,中國發明了火藥,并逐漸將其廣泛用于軍事,用來制作火器。南宋時發明了管形火器“突火槍”,這開創了人類作戰史的新階段。
◇唐朝杰出的天文學家僧一行制訂的《大衍歷》,比較準確地反映了太陽運行的規律。僧一行還是世界上用科學方法實測地球子午線長度的創始人。
◇唐朝杰出醫學家孫思邈所著的《千金方》,全面總結歷代和當時醫藥學成果,并有許多創見,在我國醫藥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吐蕃名醫元丹貢布編著的《四部醫典》,在國內外有重要影響。
◇唐高宗時編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國家頒行的藥典。
◇隋朝工匠李春設計的趙州橋,是一座石拱橋,“奇巧固護,甲于天下”,在世界橋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1世界中期,北宋平民畢異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歐洲人用活字排版印刷比畢異晚了四個多世紀。
◇指南針在宋代航海交通上已普遍使用,指南針用于航海,對世界經濟文化的交流和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北宋李誡編寫的《營造法式》是我國建筑史上的杰出著作。
◇北宋科學家沈括所著的《夢溪筆談》一書,總結了我國古代尤其是北宋時期的許多科技成就,在我國和世界科技史上有重要地位。英國學者李約瑟稱沈括是“中國科學史中最卓越的人物”,《夢溪筆談》是“中國科學史的里程碑”。
◇元朝杰出的天文學家郭守敬主持編訂的《授時歷》,一年的周期與現行公歷基本相同,但問世比現行公歷早300多年。
◇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全面總結了16世紀以前的中國醫藥學,被譽為“東方醫藥巨典”。
◇明朝徐光啟的《農政全書》,綜合介紹了我國傳統農學成就,建立了一個比較完整的農學體系。書中還將他與西方傳教士合譯的《泰西水法》一書的內容引入,介紹了歐洲先進的水利技術和工具。
◇明朝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記》是一部地理學巨著,書中對石灰巖溶蝕地貌的觀察和技術,早于歐洲約兩個世紀。
◇明朝宋應星著述的《天工開物》,總結了明代農業、手工業的生產技術,國外稱之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中國現當代科技史上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成就
◇錢學森,著名科學家、物理學家。我國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在空氣動力學、航空工程、噴氣推進、工程控制論、物理力學等技術科學領域作出許多開創性貢獻,是中國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之一。
◇錢三強,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在“核裂變”方面成績突出,是許多交叉學科和橫斷性學科的倡導者,為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的創立和“兩彈”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
令鄧稼先,物理學家,在核物理、理論物理、中子物理、等離子體物理、統計物理和流體力學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被稱為“中國原子彈之父”。
◇周培源,著名力學家、理論物理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我國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周培源在學術上的成就,主要為物理學基礎理論的兩個重要方面,即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中的引力論和流體力學中的湍流理論的研究,奠定了湍流模式理論的基礎;研究并初步證實了廣義相對論引力論中“坐標有關”的重要論點。
◇錢偉長,著名力學家、應用數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我國近代力學的奠基人之一。擅長應用數學、物理學、中文信息學,著述甚豐,特別在彈性力學、變分原理、攝動方法等領域有重要成就。
◇吳有訓,物理學家,中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教育家,為康普頓效應的確立作出了重要貢獻。
◇嚴濟慈,物理學家、教育家,中國光學研究儀器研制工作的奠基人,也是現代物理研究奠基者之一。
◇華羅庚,世界著名數學家,是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安函數論等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和開拓者。
◇陳景潤,在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數論問題上的成就極高,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中“1+2”這個難題,被譽為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
◇李四光,古生物學家、地層學家、大地構造學家、第四紀冰川學家,中國地質力學的創始人。化石新分類標準的提出、中國南方震旦紀與北方石炭紀地層系統的建立、中國東部第四紀冰川的發現與研究是他對地質科學的重大貢獻。他為中國甩掉了“貧油”帽子,對中國原子彈和氫彈的研制成功有重大貢獻。
◇竺可楨,地理學家、氣象學家、中國現代氣象學和地理學的一代宗師,是我國物候學研究的創始者、推動者。
◇侯德榜,著名科學家,杰出的化工專家,我國重化學1:業的開拓者。主要成就有:揭開了蘇爾維法的秘密;創立了中國人自己的制堿工藝一侯氏制堿法;為發展小化肥工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袁隆平,農學家、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研究雜交水稻的創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雜交優勢的第一人。他于1981年榮獲我國第一個國家特等發明獎,被國際上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丁穎,著名的農業科學家、教育家、水稻專家,中國現代稻作科學主要奠基入。
◇梁希,林學家,提出全面發展林業的經營方向,創立了中國林產制造化學的學科。
◇湯飛凡,微生物學家,世界上第一個分離出沙眼病毒的人,沙眼病毒被稱為“湯氏病毒”。
◇詹天佑,中國近代鐵路工程專家。主持修建了我國自建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創造了“豎井施工法”和“人”字形線路。
◇茅以升,著名橋梁專家、土木工程學家、橋梁專家、工程教育家,主持修建中國第一座現代化橋梁一錢塘江大橋;中國土力學學科的創始人和倡導者。
◇童第周,生物學家,中國實驗胚胎學的創始人。
◇張鈺哲,中國現代天文學家,“中華”小行星的發現者。
◇梁思成,中國著名的建筑學家和建筑教育家。畢生從事中國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業。系統地調查、整理、研究了中國古代建筑的歷史和理論,是這一學科的開拓者和奠基者。曾參加人民英雄紀念碑等設計,是新中國首都城市規劃工作的推動者,新中國成立以來幾項重大設計方案的主持者。新中國國旗、國徽評選委員會的顧問。
(二)外國科技史上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
◇阿基米德,古希臘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主要成就為推出了幾何體的表面積和體積的計算方法。
◇伽利略,意大利的著名物理學家。給出了勻變速運動的定義,導出S正比于t2并給以實驗檢驗;推斷并檢驗得出,無論物體輕重如何,其自由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通過斜面實驗,推斷出物體如不受外力作用將維持勻速直線運動的結論。后由牛頓歸納成慣性定律。發現擺震動的等時性。伽利略的科學推理方法是人類思想史上最偉大的成就之一。
◇開普勒,丹麥天文學家,發現了行星運動規律的開普勒三定律,奠定了萬有引力定律的基礎。
◇牛頓,英國物理學家,發現了牛頓定律及萬有引力定律,奠定了以牛頓定律為基礎的經典力學。
◇胡克,英國物理學家,發現了胡克定律(F彈=kx)。
◇惠更斯,荷蘭科學家,在對光的研究中,提出了光的波動說。發明了擺鐘。
◇卡文迪許,英國物理學家,巧妙地利用扭秤裝置測出了萬有引力常量G。
◇庫侖,法國科學家,巧妙地利用“庫侖扭秤”研究電荷之間的作用,發現了“庫侖定律”。
◇奧斯特,丹麥科學家,通過實驗發現了電流能產生磁場。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