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題點4:記憶
(一)概念
記憶是人類心智活動的一種,屬于心理學或腦部科學的范疇。記憶是個體在頭腦中積累、保存和提取個體經驗的心理過程,也可以說是個體對經驗的識記、保持和再現的過程以及對外界輸入的信息進行編碼、儲存和提取的過程。
(二)記憶的分類
1.根據記憶內容的不同分類
1)形象記憶:以感知過的事物形象為內容的記憶。
2)運動記憶:以人們操作過的動作為內容的記憶。
3)情緒記憶:以個體體驗過的某種情緒或情感內容的記憶。
4)邏輯記憶:以思想、概念或者命題等形成為內容的記憶。
5)動作記憶:對身體的運動狀態和動作技能的記憶。
2.根據記憶保持時間的長短分類
1)瞬時記憶,又叫感覺記憶,是指作用于人們的刺激停止后,刺激信息在一個極短的時間內保存下來。
瞬時記憶的特點:①鮮明的形象性;②保持時間極短;③容量較大;④只有經過注意才能進入短時記憶。
2)短時記憶又稱為工作記憶。短時記憶有三個特點:①記憶容量相當有限;②短時記憶以聽覺編碼為主,兼有視覺編碼;③短時記憶的內容通常經過復述能進入長時記憶。
3)長時記憶指信息經過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頭腦中長時間保留下來的記憶。信息在記憶中的存儲時間超過1分鐘,直至幾天、幾周或數年,甚至終生不忘。它的特點:①保存時間長;②容量無限;③以意義編碼為主;④內容大部分是對短時記憶內容的加工。
3.根據感知器官分類
視覺記憶;聽覺記憶;嗅覺記憶;味覺記憶:膚覺記憶;混合記憶。
4.根據意識類型分類
無意記憶;有意記憶。
5.按照信息加工和存儲內容不同分類
陳述性記憶;程序性記憶。
(三)記憶過程
記憶包括“記”和“憶”兩個方面,“記”體現在識記和保持上,“憶”體現在再認和回憶上。記憶由三個環節構成:識記是第一環節;保持是第二環節;再認和回憶是第三環節。這三個環節相互影響,相互依存、緊密聯系、缺一不可。
1.識記
(1)含義
識記是獲取知識和經驗的過程,有選擇性。
(2)識記的分類
①根據識記有無目的性:無意識記、有意識記。
②根據識記的方法:機械識記、意義識記。
2.記憶的保持
保持是指已獲得的知識在大腦中的鞏固。
3.遺忘
(1)概念
對識記過的材料不能回憶、再認或錯誤的回憶、再認的一種生理機能。
(2)遺忘規律
19世紀末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通過實驗,提出了著名的描述遺忘進程的“遺忘曲線”。這條曲線表明:
①遺忘是學習后立即發生的,大多數遺忘發生在學習后一小時之內。
②遺忘的進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的,但是漸趨平穩。
(3)影響遺忘進程的因素
①時間因素。根據遺忘規律,記憶的最初階段遺忘速度快,隨后逐漸變慢。學習內容的保存量隨時間減少。
②個體的態度。個體對識記內容的需要、興趣等,對遺忘的快慢也有一定影響。
③識記的方法。識記方法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手段。研究表明,以理解為基礎的意義識記比機械識記的效果好得多。
④學習材料的性質。一般認為,形象材料比抽象材料遺忘得慢,有意義材料比無意義材料遺忘得慢。
⑤學習材料的數量。在學習程度相等的情況下,一次學習的材料越多,遺忘越快,材料少,則遺忘得較慢。
⑥學習程度。對所學習的材料達到恰能背誦之后,還繼續學習一段時間,稱之為過度學習。心理學實驗證明:在達到100%的學習程度以后,再繼續多學幾遍并不是浪費,而是很有必要,過度學習無論從保持量還是防止遺忘的數量來看,都要好于恰能背誦的學習。因此,學習不要滿足于剛剛記住,但過多的過度學習也是不必要的。實驗證明:150%的過度學習是最適宜的。
⑦加工程度。學習時是否對所學材料做認知加工,對遺忘有重要影響。單純地復述材料,保持的效果較差,遺忘較多。經過學習者精制和組織的材料遺忘得較慢。
(4)遺忘原因的幾種理論
①干擾說。在學習和回憶時信息的相互干擾,以致造成抑制效應的結果。干擾的形式有兩種:前攝抑制、后攝抑制。
前攝抑制是指在識記之前所學習的材料對記憶后學習的材料發生的干擾作用。
后攝抑制是指后學習的材料對先學習的材料所發生的干擾作用。一般來說,干擾作用的大小與先后兩種材料的相似程度、學習時間間隔以及所學材料的鞏固程度有關。研究發現:中等相似程度的兩種學習材料干擾最大,先后學習的材料間隔時間越長干擾越小,學習的材料鞏固程度越高產生的干擾也就越小。
②痕跡衰退說。遺忘是記憶痕跡得不到強化而逐漸減弱,以致最后消退的結果。
③壓抑說(動機說)。弗洛伊德認為遺忘是由于情緒或動機的壓抑作用引起的。如果壓抑被解除,記憶也就能恢復。
④提取失敗說。圖爾文認為從信息3nT的觀點來看,遺忘是一時難以提取出要求的信息,一旦有了正確的線索,經過搜索,那么所要的信息就能被提取出來,這就是遺忘的提取失敗理論。
⑤同化說。奧蘇泊爾認為遺忘是知識的組織和認知結構簡化的過程。
4.回憶、再認是重現過去經驗的過程
1)回憶:對不在眼前的已經歷過的事物的重新呈現。
2)再認:已經歷過的事物再出現時能識別。
(四)促進知識獲得和保持的方法(利用記憶規律)
1.科學地識記
①明確識記的目的、任務,增強學習主動性;
②充分利用無意記憶,理解材料意義,盡量少采用機械記憶;
③學習活動與使用知識的條件之間建立聯系;
④合理地安排、深度加工識記材料;
⑤進行組織化編碼,提高信息處理質量,合理組織材料,適當運用記憶術。
2.有效地組織復習
(1)合理安排復習時間
①及時復習。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表明,遺忘的進程一般是先快后慢。所以復習要在尚未大量遺忘之前及時進行。
②分散復習。復習時間分配有兩種方式,集中學習和分散學習。連續進行的復習稱為集中學習,學習之間間隔一定的時間稱為分散學習。很多實驗證明,一般情況下,分散學習比集中復習的效果好。但是在使用分散復習時,時間間隔長短,要根據材料的性質、數量、識記已經達到的水平確定。一般是“先密后疏”既在識記后不久的一段時間內,復習的次數要多一些,時間間隔要短一些;隨著知識鞏固程度的提高,復習的次數可少一些,時間間隔可長一些。
(2)防止材料之間的相互干擾
干擾是造成遺忘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所以先后學習兩種材料時,要防止材料之間的相互干擾:同時復習兩種材料時中間要休息一會,類似的材料不要一起復習;復習系列材料時,要加強材料中間部分的復習等。
(3)反復閱讀與試圖回憶相結合
在復習過程中,單純閱讀效果并不太好,應該在材料還沒有記住以前,就要積極地試圖回憶;當回憶不起來時再閱讀,這種方法花的時間少,識記的速度快,保持的時間長,而且錯誤也較少。
(4)多樣化的復習
復習方法的單調容易使人產生消極情緒和感到疲勞,降低復習效果;而多樣化的復習方法使學生感到新穎,注意力更能集中,并能調動學習積極性,提高復習效果。
3.培養追憶的能力
①明確追憶的目的任務;
②選擇恰當的追憶方法;
③培養意志力,排除干擾。
4.創造有利于記憶的條件
①保持身體健康,合理用腦;
②培養完善的個性。
教師資格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考試吧教師資格"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