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題點5:思維
(一)概念
思維是以人已有的知識為中介,對客觀事物的概括的、間接的反映。思維是借助語言、表象或動作實現的。
(二)思維的特征
1)間接性:不直接通過感覺器官,而是通過其他媒介進行推理。
2)概括性:在感性材料基礎上,把事物共同特征和規律抽離出來加以認識。
3)思維和語言有密切關系:思維和語言緊密聯系在一起,思維的間接性、概括性憑借語言得以實現。
(三)思維的種類
1.按照思維的發展水平
1)直觀動作思維:直觀動作思維又稱實踐思維,是憑借直接感知,伴隨實際動作進行的思維活動。
2)具體形象思維:具體形象思維是運用已有表象進行的思維活動。
3)抽象邏輯思維:抽象邏輯思維是以概念、判斷、推理的形式達到對事物的本質特性和內在聯系認識的思維。
2.按照思維的邏輯性
1)直覺思維:直覺思維是未經逐步分析就迅速對問題答案做出合理的猜測、設想或突然領悟的思維。
2)分析思維:分析思維是經過逐步分析后,對問題解決做出明確結論的思維。例如,學生解幾何題的多步推理和論證;醫生面對疑難病癥的多種檢查、會診分析等的思維。
3.按照思維的指向性
1)聚合思維:聚合思維又稱求同思維、集中思維,是把問題所提供的各種信息集中起來得出一個正確的或最好的答案的思維。例如,學生從各種解題方法中篩選出一種最佳解法。
2)發散思維:發散思維又稱求異思維、輻射思維,是從一個目標出發,沿著各種不同途徑尋求各種答案的思維。例如,教育改革的多種方案的提出等的思維。
聚合思維與發散思維都是智力活動不可缺少的思維,都帶有創造的成分,而發散思維最能代表創造性的特征。
4.根據思維的創造性程度
1)常規思維:也叫再造性思維,常規思維是指人們運用已獲得的知識經驗,按慣常的方式解決問題的思維。例如,學生按例題的思路去解決練習題和作業題,學生利用學過的公式解決同一類型的問題等。
2)創造性思維:創造性思維是相對常規思維而言的,指重新組織已有的知識經驗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創造出新的思維成果的思維活動。例如,技術革新、科學的發明創造、教學改革等所用到的思維都是創造性思維。創造性思維具有下列特征:敏感性;流暢性;靈活性;獨創性;再定義性:洞察性。
5.按照思維過程的依據
1)經驗思維:經驗思維是以日常生活經驗為依據,判斷生產、生活中的問題的思維。
2)理論思維:理論思維是以科學的原理、定理、定律等理論為依據,對問題進行分析、判斷的思維。
命題點6:想象
(一)概念·
人腦對已存儲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過程。
(二)分類
1.有意想象、無意想象
1)有意想象也稱隨意想象,指有預定目的和自覺進行的想象,有時還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
2)無意想象也稱不隨意想象,是沒有預定目的,不由自主產生的想象。
2.再造想象、創造想象
(1)再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依據詞語的描述或符號的示意在頭腦中形成與之相應的新形象的過程。產生條件:必須具備豐富的表象儲備;提供的詞語及實物標志要準確、鮮明、生動;正確理解詞語與實物標志的意義。
(2)創造想象
創造想象是按照一定目的、任務,使用自己以往積累的表象,在頭腦中獨立地創造出新形象的過程。產生條件:強烈的愿望;豐富的表象儲備;積累必要的知識經驗;原型啟發;積極的思維活動;靈感的作用。
3.幻想、理想、空想
1)幻想是創造想象的一種特殊形式,是一種指向未來并與個人的愿望相聯系的想象,是創造想象的準備階段和特殊形式。
2)如果幻想是以現實為依據,并指向行動,經過努力最終可以實現,那么它就變成理想。
3)如果幻想完全脫離現實,毫無實現的可能,它就成為空想。
(三)功能
①預見功能:體現主動性、預見性、計劃性。
②補充功能:彌補時空局限和不足,擴大視野。
③替代功能:可以利用想象從心理上得到一定的補償和慰藉。
(四)培養方法
①引導學生學會觀察,豐富其表象儲備;
②引導學生學會思考;
③引導學生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擴大知識經驗;
④結合學科教學,有目的地訓練學生的想象力;
⑤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幻想。
命題點7:問題解決
(一)概述
1)概念:為達到目標狀態采取的有目標的、指向的認知操作過程。
2)特征:目的性;序列性:認知性。
(二)問題解決的一般過程
1)發現問題:首要環節。
2)理解問題:把握問題性質和關鍵信息,形成問題的表征。
3)提出假設:關鍵階段。
4)檢驗假設:檢驗假設分為直接檢驗、間接檢驗。
(三)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
1)問題的特征。問題是抽象的還是與實際相聯系的,以及問題的陳述方式。
2)遷移,指已有知識經驗對問題解決的影響,分為正遷移和負遷移。正遷移是已有知識經驗對問題解決有促進作用;負遷移是已有知識經驗對問題解決有阻礙或干擾作用。
3)思維定勢。思維定勢是指使用原有的已證明有效的方法解決新問題的心理傾向。定勢是影響學習遷移的一個重要因素,而學校情境中的問題解決主要是通過遷移實現的,因此,定勢必然影響問題解決。環境條件不變時,積極的思維定勢能夠應用已有知識經驗和方法迅速解決問題,反之,條件變化時,思維定勢則會妨礙人們采用新的方法解決問題,尤其消極的思維定勢對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有一定阻礙作用。
4)功能固著,也可以看作是一種定勢,即從物體通常的功能角度來考慮問題的定勢。也就是說,當一個人熟悉了某種物體的常用或典型的功能時,就很難看出該物體所具有的其他潛在的功能。當在某種情形下需要利用某一物體的潛在功能來解決問題時,功能固著可能起到阻礙的作用。
5)原型啟發。問題解決和學習中具有啟發作用的事物或現象稱為原型,即指個體在其他事物或現象中獲得的信息對解決當前問題的啟發。
6)動機強度。學習動機會影響問題解決。
除了上述因素外,個體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緒狀態、認知風格和世界觀等個性心理特性也制約著問題解決的方向和效果。
教師資格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考試吧教師資格"
相關推薦: